浙江积极谋划和推动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持续位居全国第一
本报讯 开展政、银、企三方对接,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10月29日至30日,2024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浙江台州站暨知识产权金融赋能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活动举行。
此次活动以“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助力专利转化运用”为主题,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联合指导,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台州市政府联合主办。
活动主会场开展了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政策宣介,3个分会场分别开展了百项专利落地台州系列路演推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路演对接、专利转化运用服务模式及工具路演推介等活动,吸引了205家企业高校、78家银行保险机构参会。
活动中,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省知识产权保险创新推广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湖南大学、之江实验室、宁波大学等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专家、学者们分别就知识产权金融、专利信息价值评估、高校专利转化运用等多元化主题开展案例分享,为企业提供更多实用、有效的指导和支持。16家企业代表与银行保险机构代表签订服务协议,展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服务巨大潜力。
在30日的分会场活动上,多家金融机构分享了各自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特色产品或典型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台州管理部四家金融机构代表联合推出了“台创·专利池贷”。该产品通过打造“专利池”,集合浙江省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内企业合法拥有、依法可转让的专利,以实现专利的共享和交叉许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台创·专利池贷”依托于“专利池”基础优势,面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内企业提供的专属金融产品,从而打破单个企业专利资源有限的瓶颈,通过共享共建机制放大专利价值,为更多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助力企业“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
而为了助力专利转化运用,有4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带来了他们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工具。华智众创的“ip7+专利分级管理系统”、北京牡丹电子集团的“专利大数据支撑战略实施”、武汉长江大数据研究院的“知慧桥—专利智能推荐工具”以及北京大为知创的“大为全球专利检索分析系统”等工具一一亮相,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选择。
“推动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是国务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浙江积极谋划和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浙江金融监管局协同省知识产权局等相关单位,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专利质押无纸化登记、知识产权保险、证券化、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等创新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373.19亿元,同比增长63.1%;融资金额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全省利密集型产品认定数415件,参与专利评价企业数1.2万家,均居全国第一,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政府引领、金融发力、企业得利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对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战略的支撑更加有力。
本报记者 赵琦 王航飞 通讯员 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