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召开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要情通报会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已突破万件
本报讯 10月16日,浙江省召开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要情通报会,介绍相关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浙江省专利授权总量26.75万件,同比增长7.4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5万件,同比增长29.57%,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14.8万件,同比增长27%;有效注册商标471万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489件,农作物新品种993件,林草新品种490件;已登记数据知识产权11447件,实现4大类2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覆盖,交易运用金额42.17亿元;地理标志达581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3050家;全省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2.31%,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办案组织覆盖率达88%,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86.59分,再创历史最佳水平。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持续提升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中,浙江省开展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创新、以“版权 A I智审”赋能版权保护提质增效、开展“浙江知产警官”品牌建设等3个案例入围,供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中综合借鉴,成为连续3年获得向全国复制推广典型案例最多的省份,连续第4年获中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优秀和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第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跑全国。
上个月,温州、绍兴成为继杭州、宁波之后第二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的城市,浙江省示范区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且是唯一4地入选省份。目前,示范区聚焦数字经济、制造业、民营经济、枫桥式知识产权治理,已形成15项中期评估标志性成果。
为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浙江还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全省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持续提升,5681件高校院所高价值专利实现转化,5000家中小微企业纳入专利产业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金种子”计划,418件产品入选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清单,今年已实现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项目4390个,担保金额1373亿元,普惠贷款涉及企业2335家,专利转让许可达5.18万件次。此外,浙江省首批34个知识产权软科学项目启动,2所高校获准设立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点,首批8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启动建设。
此外,浙江先后出台《从事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工作规范指引》《从事知识产权鉴定工作规范指引》《浙江省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规定(试行)》《浙江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办法(试行)》4项全国首创制度。有力推进知识产权获权维权双快行动,新增投入运行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获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专利预审服务38个产业领域、362个发明专利IPC分类号,专利快速获权全面覆盖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专利预审服务能力位列全国前三。全省域推行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创新推出“独任审理”“先行比对”“径行裁决”等便利当事人的举措,已通过简易程序办理案件142件,办案周期比法定周期大幅压减50%以上。建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中心,上线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联合金融监管部门推出数据知识产权贷,会同财政部门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作为数据资产入表,联动“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中科院科学数据总中心”,推进重点领域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落地落实《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以西班牙“里奥哈”葡萄酒为单品试点,建设全国首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保中心,打造地理标志保护浙江新样板。
会上,浙江省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发布了6件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使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有更具体的认识、更深层的理解。本报记者 王航飞 通讯员 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