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中国杭州共同行动倡议发布
推动地球观测数据、知识与人工智能的跨国界交流与应用
本报讯 9月23日至27日,地球观测组织(GEO)秘书处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GEO中国秘书处)共同主办的2024年GEO工作计划项目研讨会和开放数据开放知识研讨会在杭州召开。这是首次在华举办该项会议,也是继2010年GEO部长级峰会后,时隔14年再次在华举办的GEO国际会议。
据了解,GEO是目前全球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2005年,现有116个成员国、154个参加组织和20个关联组织,目标是通过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地球观测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韧性城市四大优先事项,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信息支持。中国是GEO的创始国之一,也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大洋洲区域的联合主席国。
中国科技交流中心主任高翔表示,当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地球观测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扩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为地球观测组织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这场会议,推动GEO第三个十年计划的制定,同时加强地球观测的国际合作,携手解决地球观测相关的紧迫性、共同性难题。”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李德仁介绍了GEO近2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地球观测技术在应对防灾减灾等全球性挑战中作出的贡献,并表示未来观测技术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推进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建设,实现天地网络互联,让中国技术、中国智慧为全球社会发展、全人类民生福祉作出更多贡献。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地球观测领域成果显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表示,地球观测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4年,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落户北航校园,为近30个国家培养340余名硕博学位人才。面对地球观测组织未来十年的新征程,北航将全力支持“全民地球智能”目标,深化合作,共享资源。
杭州市副市长胥伟华发表了关于杭州城市大脑与地球观测应用的报告。近年来,杭州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城市大脑在数字治理、政务服务、城市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特别是在公共安全领域,杭州通过城市大脑实现了高效的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
对于地球观测领域,杭州也展现了积极的姿态。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杭州承担了国家大科学计划,并吸引了全球28个国际成员参与。通过构建全球综合观测数据的知识化服务平台“伏羲一号”,杭州为全世界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共享的数据平台,推动了地球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此次会议设置开、闭幕式及27个专题,来自欧盟委员会、美国GEO国家代表发言并参与讨论。中方参会专家作为会议召集人或发言人参与了12场专题,议题涵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碳管理、气候、能源与城市化等议题,介绍了我国应用地球观测技术开展防灾减灾、地球观测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和解决方案,展现了我国深度参与GEO及我国地球观测技术对全球的贡献。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地球观测成果展览,中方通过实物模型展示、海报展板、视频和快闪报告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我国在地球观测应用、开放知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发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GEO中国杭州共同行动倡议》在此次会议上正式发布。这一倡议不仅是中国倡导的方案,也是全球公共产品,彰显了中国在地球观测领域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担当。中国将与各GEO成员国、国际组织一道,共同推动地球观测数据、知识与人工智能的跨国界交流与应用,造福人类社会。
来自中国、美国、欧盟等多个GEO成员国(地区)及国际组织的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团有160余名代表,来自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70余个单位。本报记者 陈路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