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续航近4小时,零下40℃也能飞
全球首款氢动力长航程无人机“天目山一号”首飞
![]() |
本报讯 昨天下午,天目山实验室代表性创新成果“天目山一号”氢动力长航程多旋翼无人机首飞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国际校园举行。
据天目山实验室“天目山一号”总师徐伟强介绍,“天目山一号”空机重量19千克,最大挂载重量6千克,最大续航近4小时,是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长航程多旋翼无人机,也是全球首款集成降落伞设计的量产型氢动力无人机。
为解决工业无人机续航能力和耐低温性能不足的行业痛点问题,天目山实验室“高性能机载氢动力系统研制及应用”团队开展了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低温适应性的机载氢动力系统的技术攻关和高性能氢动力长航时工业无人机的创新式设计。
“‘天目山一号’的最大创新点是采用了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徐伟强介绍,氢燃料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零排放的特性完美契合了当前环保理念的需求,成为绿色航空的新标杆。
此外,传统的多旋翼无人机带载作业时间大多限制在半小时以内,而“天目山一号”凭借其超高的能量密度和转化效率,续航时间可长达近4小时。
“天目山一号”氢动力无人机具备一键自主起降、100公里超视距连续作业的技术能力,改变了传统工业无人机的应用模式,已在油气勘探、电力巡检、应急救援、森林防护、水利监测等多场景获得示范应用,尤其在连续长距离作业和北方高寒条件下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为了验证“天目山一号”的极限性能,研发团队进行了多次严苛的环境测试——
今年1月,“天目山一号”在内蒙古根河完成极寒条件飞行测试,成为首款实现-40℃环境连续飞行超100分钟的多旋翼无人机;
3月,该型号在陕北开展天然气管线泄漏巡检的示范作业,携带多载荷在地势起伏的黄土高原仿地飞行超2小时,连续巡检50千米;
本月,该型号在西藏林芝做不同海拔的极限性能测试,最高飞至海拔4500米,飞行状态良好。
随着“天目山一号”的成功首飞,未来百亿级应用市场近在眼前。在余杭区“中国飞谷”,专注于产业化应用与推广的杭州天目氢鹏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徐伟强透露,该型号已实现超过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他们正计划在余杭打造一系列示范应用项目,并逐步将成功案例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吴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