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实验室搬到农场牧场养殖场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团队助力畜牧业科学养殖增效益

  本报讯 今年暑假,浙江各地高温持续。动辄40℃的最高气温超过畜禽本身的体温调节能力,容易引起动物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促迫、生长停滞,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如何应对持续高温给畜牧行业带来的挑战,成为不少养殖户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养殖户的需求,就是最好的研究课题。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的王翀教授团队师生,应邀先后前往省内的临安、桐庐、桐乡、秀洲、安吉、德清、江山、东阳等地牛场、羊场开展“下基层 送技术”服务,指导农场牧场抗击夏季高温。他们不仅把实验室“搬”到农场、牧场、养殖场里,还带领研究生深入基层一线,用科技赋能畜牧产业发展,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基地里进行实践应用,以实际行动投身强农兴农事业。

  王翀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南方反刍动物抗热应激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工作。暑假期间,团队通过浙江省畜牧产业技术项目和《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的实施及成果应用,指导养殖户利用风扇、水帘、喷淋、隧道式通风、抗应激功能性添加剂、共生菌调控胃肠道技术方案等加强畜舍内通风换气,降低畜舍和畜体温度,让畜舍变得更加凉爽,让动物抵抗力更强、更加健康。同时,该团队还按照《裹包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范》指导牧场如何在高温气候下规范使用青贮饲料,特别是对饮水设施进行了检查,防止因为水路堵塞等问题导致动物没有水喝,并对畜舍环境整治进行了指导,以应对高温高湿的细菌孳生问题。通过综合技术,不少农户的牧场畜舍内通风条件大有改善、热应激指标大大下降。

  在服务各地农牧场抗击高温的同时,针对企业饲料成本高、饲料短缺的问题,王翀教授团队暑假期间积极探索利用秸秆饲料化技术配合调味剂技术,不仅使得粗劣的秸秆变成了牛羊爱吃的“香馍馍”,达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目的,还减少了饲料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效益。在临安,奶牛和湖羊吃上了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饲料;在桐乡,湖羊吃上了菊花秸秆制作的裹包青贮;在吴兴,湖羊吃上了一枝黄花秸秆制作的青绿饲料;在安吉,湖羊吃上了笋壳+稻草秸秆制作的发酵饲料;在桐庐,山羊吃上了秸秆黄贮饲料;在丽水,湖羊吃上了笋壳青贮和毛豆秸秆发酵料;在东阳,肉牛吃上了玉米秸秆发酵饲料。

  “我们不仅在省内大力主推‘秸秆变肉’,也一直致力于推动西部的发展。”浙江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家、浙江省畜牧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翀表示,在别人看来,西部拥有绿色的草场,也有向往的骏马羊群,但是在他看来,踏遍西藏那曲、新疆阿克苏、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川阿坝州、青海德令哈的结果,是对怎样实现保护草原同时又要达到生态养殖、保障牧民生活资源的担忧,是对怎样把生态畜牧业融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以及修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考。因此,他想到了利用秸秆加补饲技术来补充草场的资源不足,将秸秆饲料化技术推广到了祖国的西部。

  目前,王翀教授团队在西部多个地区,先后探索出了利用多种秸秆饲料化技术配合调味剂技术,研发出多种秸秆利用模式。如通过精料补饲加秸秆综合利用,可节约草地20%以上,在宁夏形成了肉牛秸秆+马铃薯渣的饲喂模式,在新疆形成了棉花秸秆发酵饲料的湖羊饲喂模式,在四川阿坝州形成了精料+玉米秸秆补饲的牦牛饲养模式。同时,在山西探索出酒糟加秸秆模式养羊,在贵州探索出笋壳加秸秆养肉牛模式。陈胜伟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实验室搬到农场牧场养殖场 2024-08-23 2 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