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融】

创新“金融重实体”服务举措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高水平金融供给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绍兴召开聚焦“金融重实体”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会议。
绍兴举行“新起点·新征程·新机遇”政银企面对面恳谈会。

  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对标浙江省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对照《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条例》,今年,浙江金融监管局围绕保障充分、供给适配、体验便捷、信息透明、质好价优、精准高效、对接畅通、规范安全等八方面,指导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建立标准,打造金融服务环境“浙江样本”,助力浙江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绍兴金融监管分局以支持一批标志性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制造和产业集群重点项目(企业)为牵引,引导和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强化要素供给,优化信贷结构和风险保障,以及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以金融“硬举措”助力提升营商“软环境”,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便企惠企的良好金融生态和成长土壤。

  重点项目金融要素适配、到位,办理业务比以前更加方便快捷,是浙江的企业主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如在绍兴市上虞区的卧龙集团,全球电机龙头的“链主”价值充分释放,其上下游的290家企业获得基于电机产业大脑的数字信用凭证银行融资约13亿元。

  本报记者 赵琦 通讯员 马嘉诚 甄长超 李兢

  要素支撑  新质生产力集聚勃发

  金融要素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浙江金融监管局对于加大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要素资源保障,协同提供一站式、平台型、综合化金融支持的要求,绍兴金融监管分局联合人行绍兴市分行、绍兴市发展改革委、绍兴市经信局、绍兴市科技局等部门印发《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1+7”工作方案》,引入省“千项万亿”项目清单共享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两重”“两新”等领域倾斜,至6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0.4%和8.97%。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智能家居家等,是绍兴重点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的重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交通银行绍兴分行采取省市联动,制定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方案并引入数字化平台,促成单户8年期高技术制造业贷款22亿元支持重点项目,系全省交行系统内同期金额最大、利率最优的制造业贷款。

  以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主导产业突出的6个区县(市)的6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其科创走廊子平台、科技型产业园为切入点,绍兴制定了一套金融机构、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共同参与,财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协同发力的“一园区一方案”,在试点科创园区发放“高价值知识产权库”贷款。

  嵊州一家从事智能家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40组智能机器人打造的“无灯工厂”引领厨电行业智能制造方向,产销两旺但流动资金偏紧。平安银行绍兴分行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为企业办理高新机器人设备登记,发放1000万元中期流贷,降低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另外,绍兴还率全省之先推出“浙里碳效贷+节能减碳技改贷”两项机制,借此已向3002家相关企业倾斜资金1887亿元,拉动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速14.47%。绍兴一家新能源企业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电费收费权质押,从兴业银行获得贷款240万元。

  供给适配  产业数字金融多点开花

  浙江金融监管局部署构建更多适用性好、专业性强的金融供给模式,以适应不同规模、行业、发展阶段的各类市场主体。随着《深耕产业数字金融 助力“腾龙换鸟 凤凰涅槃”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行动方案(2023—2027年)》《绍兴市产业数字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方案》相继出台,绍兴目前已探索形成20余个产业数字金融的创新实践或场景,在供应链数字金融、平台数字金融、赋能企业数字化、数字防灾减损等方面凸显地方特色。

  “融资+融智”式提供集群化服务。依托数智供应链技术,助力打造电机行业“链主+专精特新”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工商银行绍兴分行、浙商银行绍兴分行引入总行资源,银行系统对接上虞电机产业大脑,依托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成功落地全省电机产业大脑首笔数字信用凭证银行融资业务,为核心企业卧龙集团的供应链提供电子化、全链条、综合化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财管+资管”式提供增值化服务。为集团企业打造数字财资管理系统,助力企业内部高效运行,工商银行绍兴分行引入省分行科技资源,为全球制冷“龙头”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全球化财资管理系统,实现该集团国内外300余个主要结算账户直连,累计实现4万余笔交易,节约企业成本近亿元。

  “平台+园区”式提供全流程服务。智慧园区匹配数字金融,提供一整套涵盖招商、资产、能耗、物业、安防、办公等多跨场景的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以及小微园区“伙伴银行(保险)”批量服务机制,在诸暨华都国际纺织产业城投放落地贷款余额9000余万元和商票近亿元。

  体验便捷  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浙江金融监管局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机构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大解题”深化活动,将“走出去”“请进门”“回头评”相结合。金融产品、惠企政策直达企业,真正让市场主体认同认可、有感有得。

  绍兴金融监管分局在浙江金融监管局和浙江省经信厅联合批复指导下纵深推进产业金融协同创新改革试点,加强省市区三级联动,以专项政策支持园区产业做优做强,目前园区企业授信总额达1748亿元。围绕市场主体关切,结合金融赋能“雄鹰行动”等专项活动,促进金融产品、惠企政策直达企业,促使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66%,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全省最低。

  绍兴的银行机构积极探索建立科创信用评价模型,运用好科创数据等软信息,着力解决数字型企业贷款抵质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诸暨农商银行采取“政府+银行+保险+担保”模式,发放全省首笔“政银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形成“银行贷款+政府担保+企业质押+财政补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闭环。泰隆银行绍兴分行利用“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通过智能化评估和线上全流程办理,实现知识产权质押秒授信。

  优化改造信贷审批、保险理赔等流程,让金融服务流程更加精简高效,通过营业场所、手机APP、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推进业务审批的信息透明,为市场主体提供质好价优的金融服务。绍兴聚合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越信融”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创新企业码专区金融服务模块,探索形成“金融惠企政策推送-企业融资需求申请-银行融资产品对接-政策落地监测及效果评估”的企业融资全周期闭环管理。

  深入商圈、专业市场。工商银行绍兴分行将普惠金融服务嵌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各类场景,“经营快贷”精准画像、批量获客、自动审批,解决融资“短小频急”以及“数字供应链”覆盖产业链贸易链各交易环节。浦发银行绍兴分行在手机银行APP专设小微服务专区,全线上操作提高融资便利性。

  同时,绍兴持续推进保险“菜单式”服务企业八大行动,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保险机构累计为名单内的2028家首保户及重点企业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定制专属保险方案,提供风险保障407.35亿元。

  风险可控  倾力守护企业财产安全

  “保险+服务”在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环节和领域得到充分应用,深度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发挥了减震器作用,为绍兴经济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保险+政务”助力企业降本增信。绍兴在全省率先推行线上化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系统,如人保财险绍兴市分公司采用“政务+保险+科技”模式,实现该系统在省内首次实现区域全覆盖、全数字化流程的应用场景切入。项目实施以来,绍兴保险业累计出单44万余笔,覆盖全市7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5000余家建筑企业释放保证金超1096亿元。

  “保险+科技”提升涉企风险综合保障。绍兴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保险公司为重点产业园区打造数字化风控集成服务平台,实现“人防+技防+智防”的有效协同,如太保产险绍兴中心支公司自主开发了“风险雷达”数智云平台,设计出风勘平台、风险地图、风险数据库、智慧风控四大板块,依托数字化风勘作业平台采集风勘信息、开展企业财产风险评估,支持服务前置后延,彰显了保险防灾、减灾、救灾等风险管理职能和价值。目前绍兴保险机构累计守护2000余家企业的安全生产,排除风险隐患超5万项,为企业挽损逾5亿元。

  “保险+监督”支持行业企业行稳致远。绍兴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市住建局,优化安责险保障方案和事故预防服务标准体系,抽查在建工程25个,发现问题166个,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和施工风险。联合市交通运输局,根据货运企业碳效码分类结果等执行差异化保险费率,推动交通货运领域绿色升级和安全发展。指导平安产险绍兴分公司以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为试点,投入集团及省公司资源,牵头邮政公司、绍兴银行,为高山茶种植提供1万个溯源码的增值服务,联合总部专家研发茶叶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溯源保险,提供100万元风险保障。


科技金融时报 【金融】 00003 高水平金融供给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8-20 2 2024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