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人才带技术 技术变项目 项目融资金 实现产业化

再捧“科技创新鼎”背后的瓯海创新之路

  7月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授予杭州市等市县2023年度“科技创新鼎”的通报》,温州市瓯海区被授予全省科技工作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这是瓯海区继2021年之后再次夺得“科技创新鼎”。

  唯创新者能扛鼎。瓯海再次攀上全省科创之巅,绝非偶然。

  瓯海主动融入“315”科创体系,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八大抓手”,打造“一港一谷五院”,推动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2023年,瓯海科技创新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梯队,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29.62亿元,占GDP比重达3.68%,同比增长0.38个百分点,增幅居温州市第一、全省第四。

  标杆企业链式壮大

  创新主体活力迸发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瓯海走在科技创新前列的硬核支撑。瓯海打造“地方政府主导、高校院所支撑、龙头企业牵头”的中电海康·温州光电产业创新联合体,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生态,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转变为“硬核产品”,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突破红外成像等5项“卡脖子”技术、5家产业化公司估值翻三倍。

  瓯海构建“育、管、服”的科技企业全链条孵化模式,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形成以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雁阵”式企业发展格局,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23年实现全区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基本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6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实现“双破零”。全区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立项1项,“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第一批项目立项5项,市级重大攻关项目、基础研发项目立项29项。

  创新平台扩量增效

  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一直以来,瓯海积极构建科创平台集群,加快蕴含塔尖科技的中国基因药谷、中国数安港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建设,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五大院”平台成果转化效能,持续发挥各大研发载体作用……以“一港一谷五院”为体系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区正在形成,实现科技创新“从0到1”的原始突破,推动创新与产业并行。

  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研究院LTCC、TOPCon浆料等5项“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全球首创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技术,孵化企业估值超10亿元;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投用GMP车间,可吸收聚乳酸材料上市销售;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联手上市企业联泓新科搭建钠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天津大学瓯海急救救援技术成果转化中心落地。中国(温州)数安港落地医疗、交通、移动、互联网广告等国家部委数据实验室,集聚中国电子、每日互动等184家数据生态企业,数据交易额超3.7亿元。中国基因药谷落地三个国家级平台、建成温州唯一“CXO”研产销体系、形成浙南闽北赣东最集聚的生物医药产业。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创新要素多元融合

  近年来,瓯海谋划成立“瓯海区校(院)地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推动在瓯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保险机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成功获批赋权试点,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已提交赋权试点申请。积极探索技术经纪人管理与激励制度,对促成技术交易的技术经纪人按实际技术交易额的1.5%给予奖补,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热情。同时,组建10支“跨学科跨专业多兵种”的科技轻骑队,服务区内企业228家次,共促成技术交易金额达2197万元。

  瓯海始终把打造“浙南人才高地”作为使命担当,迭代“1+5+16”产业政策体系,出台“热带雨林生态十条”3.0版等特色政策。通过才企对接、以才引才、赛会聚才等形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7人、博士31名,新增技能人才8315人,推动区域人才总量突破18.5万人,走出了一条“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通讯员 周莉莉 本报记者 徐慧敏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再捧“科技创新鼎”背后的瓯海创新之路 2024-07-05 2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