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版】

发现“减肥降糖”密钥,给药一次有望持续降糖

图为李校堃院士在北京领奖

  本报讯 6月24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领衔完成的“生长因子FGFs调控糖脂代谢新功能与新机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温医大是第一项目完成单位,这项历史性突破将进一步助力学校打造高水平大学,同样,温州作为项目的发源地,将成为这个生物医药领域的坐标。”李校堃院士说。

  此前,大家对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如何感知并响应代谢失衡,如何激发代谢调控信号传递、稳态重建等根本科学问题了解甚少,临床研究及新药上市的进程受到阻碍。

  “我们通过大量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FGF传递代谢信号的‘开关’学说,从机体和系统水平阐释了‘FGF-脂联素代谢轴’理论,明确了FGF重塑代谢稳态的器官交互网络及作用机理。”获奖团队主要成员、温州医科大学药学科技创新平台联合中心主任黄志锋解释说,FGF就像一把“钥匙”,但这把“钥匙”只是雏形,并不能直使用,而是要借助脂肪、肝脏中的一种膜蛋白(Klotho),结合“组装”为一体,才能最终变成一把可用的“钥匙”。这把钥匙能打开脂联素的“门”,促进脂联素分泌,脂联素再作用于肝脏、肌肉、血管等很多器官,发挥系统性改善代谢的作用,“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可以降血糖,还可以调控血脂,改善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

  “最初是在临床上发现的,我们在给创面修复患者用药过程中,意外发现生长因子与血糖变化有所关联。”李校堃介绍,生长因子家族有很多成员,这次发挥作用的是21号,“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生长因子与负责脂代谢运行的脂联素有关,可以调控脂肪,现在全世界过度肥胖者有10亿人左右,这无异于发现一个大金矿。”

  “目前该项科研成果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与动物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尤其在高甘油三脂、重度脂肪肝治疗上效果显著。”黄志锋说,他们还在研制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滴鼻剂,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给药一次就能够持续降糖,“我们未来研发的方向之一就是,让天天要吃药的糖尿病患者持续控糖,滴一次药半年不用药。”

  三十年磨一剑,李校堃院士团队将一张“生长因子”蓝图绘到底。他们率全球之先攻克生长因子成药难题,成功开发3个国家一类新药,用于战创伤、烧烫伤和糖尿病足等难愈性溃疡的治疗,临床受益患者超8000万人,为国际创伤救治提供了“中国方案”。围绕生长因子成药关键技术和临床转化,该团队此前已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曾云毕 金叶 高拓


科技金融时报 【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版】 00002 发现“减肥降糖”密钥,给药一次有望持续降糖 2024-06-25 2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