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集体为象山白鹅打call
本报讯 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宁波市科协、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白鹅产业技术研讨会日前在象山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等高校专家学者集体为象山白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以及白鹅产业从业者等200多人参会。
研讨会上,侯水生院士和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国强,聚焦白鹅产业的“种”“病”两大核心问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围绕白鹅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讲解,给大家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专业实用课。
侯水生用详尽的数据分析了当前国内肉鹅产业的发展状况、肉鹅新品种培育及其成果应用情况。随着新质生产力在白鹅产业的创新和应用,他提出了创新促进我国肉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针对如何提升象山白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侯水生建议象山白鹅可以利用遗传资源,培育高效的肉鹅新品种、配套系;研究象山白鹅产蛋量少,抱窝、季节性繁殖的遗传机制,解决繁殖力低的问题;解放思想,提高象山白鹅杂交育种的技术水平;按照国家肉鹅饲养标准,引导鹅业养殖技术实现高效生产,大力发展鹅肉食品加工,实现白鹅产业繁荣发展。
国家级白鹅产业技术研讨会是第五次在象山举办。象山县科协立足县域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县科技界与国家级学会交流合作,2017年,建立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宁波(象山)服务站;2023年,促成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侯水生院士及其团队建立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助力象山乃至全国肉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象山白鹅作为宁波的特色优势农业资源,独具“金蛋”效应,是典型的“地瓜经济”。近年来,象山县从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品牌宣传和金融保障四方面入手,示范推广“公司+农户”养殖模式,象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浙东白鹅育苗基地,年生产销售苗鹅1000万羽,白鹅饲养量126万羽,全产业链产值达6亿元。夏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