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金融“绿水”来!
![]() |
![]()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新鲜的空气、美丽的山水风光,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享受发展的成果。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也被纳入“五篇大文章”,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谋篇布局绿色金融,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对其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通讯员 王豪盛 本报记者 赵琦
盘活资产变发展资金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绍兴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浙里碳效贷+节能减碳技改贷”两项机制,引导辖内银行机构精准支持全市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在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碳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会同绍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等部门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对于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或有助于明显提升碳效水平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源要素倾斜。至今年3月末,绍兴已累计向3038户企业发放“浙里碳效贷+节能减碳技改贷”两项机制贷款1948亿元。
浙江一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在绍兴市印染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由五家企业重整而成,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搬迁实用产能、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从而形成年加工印染梭织布43240万米、针织布36000吨的生产能力。这一生产线集聚升级迁建项目被列为全省重大制造业项目之一。恒信农商银行积极与企业对接,了解到企业需求后,为企业发放8290万元排污权抵押贷款,让企业排污权变成了“活宝”,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得益于排污权抵质押融资模式的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排污权这一资产转变为发展的资金。
走进位于嵊州市浦口街道工业园区的浙江兴暄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只见车间内机器运作,纱梭飞旋,工人们熟练地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查看、质检,一派忙碌的景象。“现在生产线上的‘明星产品’能源源不断地产出,多亏了嵊州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浙江兴暄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陆总表示。
据悉,浙江兴暄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面料纺织加工、合成纤维制造、纺纱加工和销售为主的企业。随着贸易市场景气度的回升,订单纷至沓来,企业急需一笔周转资金。嵊州农商银行落实专人对接,在了解到该企业自有排污权相关信息后,向企业推荐了排污权抵押贷款,提供了3500万元融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目前,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已经在绍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绍兴银行业的排污权质押贷款业务业务开办率和在全省的余额占比双双突破七成。
护好水乡盈盈清波
十多年来,绍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矢志不渝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实现了从“酒缸、酱缸、染缸”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跃升,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迈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不是纸上谈兵,产业转型需要配套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随着产业的集中集聚,污水处理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事关环境、事关民生,是社会各界都关心关切的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坚持服务跟着需求走的导向,推动银行机构给予产业集聚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保障水处理行业的资金需求。
绍兴印染业发达,但印染废水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于难处理工业污水。为推动印染产业集聚升级,绍兴将100多家印染企业经过关停、淘汰或兼并重组后,集中搬迁至绍兴滨海印染产业集聚区,而“江滨水处理”则承担了“清道夫”的角色。农业银行绍兴分行积极给予绍兴柯桥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金融支持,为其提供2亿元信贷资金。通过采用集中预处理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土地、资金,还发挥了规模优势,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有效解决了各家印染公司分散处理的二次污染问题,切实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作为绍兴市首个水处理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该公司建成了以“水的色彩”为主题的柯桥区中小学生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一批批来自各中小学的小朋友们,前来基地聆听污水处理流程讲解,观看污水处理实验,参与寓教于乐的环保游戏……
“怎么样?找到污水了吗?”公司财务部经理王慧笑着说。
“没有。我看到的只有绿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和整洁的厂房。”学生小范回答。
化工是上虞的传统支柱产业,也备受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症”困扰。为打破困境,2017年以来,上虞区实施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将化工、印染、电镀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入园,实现杭州湾经开区“一园式”聚集发展。随着这一整治推进,作为重要配套设施之一的工业污水处理达到满负荷运行,为使搬迁工作顺利完成,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绍兴市上虞区水处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出5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异地扩建项目。
中国银行上虞支行获悉后,在企业拟申报该项目之时,便多次走访对接,摸排企业信贷需求。在该项目批准后第一时间,该行立即上报授信材料,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完成审批手续,成功给予企业授信3.75亿元。截至2024年4月底,该行已分期投放7笔项目贷款,金额合计2.7亿元,利率3.55%,贷款期限20年,有力保障了项目资金需求,为推动上虞区化工印染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金融力量。
守住一方葱葱山林
嵊州和新昌位于绍兴东南,以山地丘陵为主要地形,著名的天姥山就在这里,是绍兴人民的后花园。凭借着丰富的山水资源、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嵊州和新昌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奔向共同富裕的赛道上,如何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反哺城乡发展,这里的企业携手金融机构给出了生态经济良性互动的答案。
“多亏了邮储银行积极关注我们项目,并且及时解决我们的融资问题,为我们项目提质增速。”嵊州(三界)GEP绿色共富项目负责人陈总感谢道。
嵊州(三界)GEP绿色共富项目是政府为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开展的项目,包括三界镇生态种植及低效林生改工程、农田改造工程和乡村开发建设工程。邮储银行绍兴市分行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理念,及时获取当地双碳领域特色产业的项目信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在绿色农林业等方面积极予以信贷资金支持。2023年6月,在了解嵊州(三界)GEP绿色共富项目融资需求后,该行积极与企业就嵊州(三界)GEP绿色共富项目进行交流,紧密贴合嵊州生态种植的融资需求,为其申请贷款,截至2024年4月末,已成功发放固定资产贷款8亿元。该笔贷款的发放为企业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减轻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助力三界镇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三界镇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走共同富裕之路。
新昌县是浙江省第一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县,被誉为“小水电之乡”。全县现存100余座水电站,但过半的电站运行已达25年以上,设备老化,效率低下。新昌农商银行深化“水利+金融”联动服务,推出“绿电贷”项目,为新昌水电领域,特别是小型水电站报废重建(生态改造)一期项目建设提供资金。去年,新昌还发布了国内首个全电站单站生态产品价值(GEP)成果。新昌农商银行根据水电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果,向新昌县绿色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授信10亿元,用于支持生态化、现代化改造,帮助新昌小水电行业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困境。同时依据生态产品价值实施实施授信的做法,也是对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态保护发展资金的创新实践。
截至今年3月末,绍兴全市绿色信贷余额2702.98亿元,较年初增加242.41亿元,同比增长38.16%。随着金融活水的涌入,绍兴的绿色转型发展生机蓬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山清水秀和谐图景正在徐徐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