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浙大温州研究院推动教授们从学术走到产业上去,从技术走到生产线上去

闯出一条“科学家+企业家”产业化之路

  自202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带领30多位浙大教授,汇聚一批科研PI、行业高管及青年博士到温州发展,为温州注入新力量。由浙大力量领衔的科技成果在温州快速转化落地,孕育出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的喜人硕果:引育24家科创企业,3家上规,3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开发18款科技产品,建成10条产线,融资总额超1亿元,企业营收总额超2亿元……

  叶志镇表示,“我们很多教授学术、技术都很好,来到温州研究院,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从学术‘走’到产业上去,从技术‘走’到生产线上去,真正促进地方发展!”

  布局万亿新材料产业赛道

  材料,身处各个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是制造业的“底盘”。眼下,温州正持续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新材料作为万亿新兴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业链为抓手,坚持需求牵引、材料先行、产用结合,构建了以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为主导,其他新材料为特色的现代新材料产业体系,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

  研究院多项成果获得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今年3月,温州新材料国际科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布局光电半导体、能源、双碳等领域,为新材料技术科研攻关、海内外高端人才落地、高新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持。对于研究院新材料产业的研究成果,叶志镇充满了自信:“第一是我们的研究处在世界前沿,第二是我们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前端技术,第三是新材料是一片蓝海,影响造就万亿产业。”

  破解量子点发光材料全球难题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发展以来,显示技术正走向量子点显示时代。量子点让显示发光更高效,色彩更鲜艳、画质更好。殊不知,此前量子点发光材料应用上的环保和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全球亟待破解的难题。

  叶志镇院士团队全球首创全固态钙钛矿发光量子点,解决了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差的世界难题,发明四大制备技术,实现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钙钛矿量子点材料量产,为万亿新型显示产业带来颠覆性技术,成功推动钙钛矿量子点材料从实验室“走”到应用场。2023年7月,全球首条全固态钙钛矿量子点扩散板生产线在温州投产,企业营收现已超5000万元。

  项目负责人何海平教授表示,“我们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方面已6次刷新发光效率世界纪录,要继续开展钙钛矿量子点LED研究,为未来LED主动发光显示应用做好技术储备。”

  开启新型储能市场星辰大海

  研究院新型电池材料研发团队则研制出全新结构的国际最大锌溴液流电池模块系统,适用于电网侧、发电侧及用户侧等各类长时储能应用场景。

  2023年,第二代一体化封装2.5kWh锌溴液流电堆下线,成功并网浙江省首个锌溴液流储能示范项目。团队自主设计制造的100kWh锌溴液流电池模块突破了锌溴液流电池技术瓶颈,打通了核心材料到电池装配过程中关键工序,实现了双极板、微孔隔膜等核心材料的制备和锌溴液流电池模块批量生产能力。目前采用该模块系统的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200kW/800kWh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正紧锣密鼓施工中,此项目是浙江省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标杆项目,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推动储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为万亿级新型储能市场开启新赛道。

  新智加持助力泵阀产业蝶变

  泵阀是温州五大传统产业之一。球阀市场订单日渐增多,但众多温州泵阀企业有一个共性问题:过于依赖人工装配的现状,不仅无法提高产量,还难以提升产品质量。

  2023年,研究院与超达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智能化改造对接合作,10月全国首条球阀装配智能生产流水线在温投产。可实现单班8工时生产1000台,年产超100万台的峰值产能。一条装配线可代替10人左右,效率提升7倍以上。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志江教授介绍,通过该生产线进行大批量装配,在提高效率、产量的同时,还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减少人工误差对产品的影响。通讯员 陈慧雅 本报记者 李伟民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闯出一条“科学家+企业家”产业化之路 2024-06-14 2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