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复发减轻并发症,浙大团队——
首创白血病治疗“加强版”方案
本报讯 容易复发、感染,长期生存率低,这是白血病治疗中长久以来面临的难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良渚实验室的黄河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CAR-T细胞治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体化方案,将两种治疗手段进行了强强联合,成功解决了传统治疗方案遗留的多项难题。该项研究成果4月25日以“原创性论文”(Original Article)形式发表在医学领域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黄河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开发了靶向CD7的CAR-T细胞,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显著疗效,但复发、感染的问题依然存在,要想进一步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必须再出新招。目前医疗界的一个思路是在CAR-T免疫疗法后,再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困难重重。
“移植手术的前提是要体内基本没有肿瘤细胞,还要摧毁体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所以传统的移植方案需要先进行清髓性预处理化疗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所使用的化疗及免疫抑制药物具有较大毒性和副作用,同时会清除体内的CAR-T细胞影响其抗肿瘤效果。”黄河说。
这个过程对病人身体打击也很大,就好比长枪短炮一阵轰鸣后,敌人消灭了,战场也变成了废墟,很多终末期病人不一定承受得了,就算病人过了大化疗这一关,后续的抗排斥反应治疗也会降低其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临床提出问题,基础研究立马跟进。团队里的两支队伍思维一碰撞,提出了一个大胆想法。
“部分患者在CD7 CAR-T治疗后出现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本来是一个副作用,但如果能巧妙加以利用,正好可以满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条件。”这样一来,就能跳过清髓性预处理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的中间环节,实现CAR-T免疫疗法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无缝对接”。
由此,团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CAR-T细胞治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体化方案:CD7 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快速扩增,彻底清除多药耐药的白血病细胞;利用患者接受CD7 CAR-T细胞治疗后的骨髓抑制状态,避免allo-HSCT大剂量清髓性预处理化疗,直接回输同一供者来源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利用CAR-T细胞清除CD7阳性正常T淋巴细胞的特点,无需免疫抑制剂即可一定程度上预防GVHD;患者体内持续存在的CD7 CAR-T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共同预防白血病复发。这个方案一步到位,既让CAR-T细胞持续发挥作用,又能减少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在随后的临床研究中,这一新方案收获了显著疗效。患者原有的全血细胞减少都得到有效恢复,可评估的患者除1例自体造血恢复外,其余均达到完全供者嵌合。一年随访病人的长期生存率达到68%,而挽救性化疗只有20%,同时,治疗后的病人无需免疫抑制剂且allo-HSCT相关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不仅病人的造血功能恢复良好,而且感染、复发、GVHD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很大一部分患者都能适用这套方案并且从中受益。”黄河说。
来自绍兴的周大妈,今年68岁,白血病治疗后再次复发,身体非常虚弱,做不了常规移植手术,本来已经打算放弃治疗,来杭州接受了这套CAR-T细胞治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体化方案后,不仅恢复良好,不用吃抗排异药,而且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出院后还能帮忙带孙子。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吴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