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浙江昨举行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新闻发布会

把浙江打造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

  本报讯  浙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才创新创业史。3月21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如何积极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如何“把浙江打造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如何实现与人才的相互成就。

  浙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谢志远介绍,20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把人才强省建设向纵深推进,人才集聚度、创新活跃度、发展贡献度、生态认可度持续提升,为浙江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全省人才资源总量从2002年的266万人,增长到目前的超1500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65.3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3.7%。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02年的7.6倍,区域创新能力从2002年的全国第6位上升至全国第4位。

  “今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对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系统部署,鲜明宣示‘大人才观’。这一个月来,全省上下积极推进‘三支队伍’建设,人才工作欣欣向荣、活力迸发。”谢志远表示,这段时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对标先进、体现先行,谋划推出了一批新招实招硬招:

  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主要突出五个方面:一是突出凝心铸魂,持续推动政治建设走深走实,实施政治能力提升工程,健全政治素质考察机制,着力锤炼守根护脉、绝对忠诚品格风范。二是突出潜心实干,深化“持正确政绩观、建为民新业绩”行动,构建政绩观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优化综合考核机制,着力树牢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政绩追求。三是突出静心提能,实施源头提升工程,注重一线砺才,精准开展履职能力培训,着力提升先行探路、共富善治能力本领。四是突出铁心敢闯,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拓宽职务职级、专业职业多元成长路径,持续打好激励保护组合拳,着力激发勇立潮头、永立潮头精神气度。五是突出正心有为,健全干部大监督机制,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营造勤政廉政、干净干事政治生态。

  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主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注重教育科技产业人才一体贯通,以人财物等关键要素为抓手,(下转A2版)

  (紧接A1版)牵引教育科技产业人才协同发展、形成合力。二是注重平台项目资金人才一体配置,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引导支持人才向创业创新一线流动,把更多人才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三是注重培养引进用好一体推进,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家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进海外引才制度型开放,坚持激励约束并重,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各类人才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四是注重政府市场社会一体发力,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政府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把职能职责转到制定政策、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

  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主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率先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构建技能培育、技能创富、技能生态三大体系,全面推进技能创富型企业、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技能共富贷等工作。二是率先构建现代“新农人”培育体系,建立乡村人才立体式多元化培育机制,将人才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有机衔接。三是率先打造人的全面发展立体化工作矩阵,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社会人员学历提升,全面提升劳动者素养。四是率先推进人力资源领域增值化服务改革,强化全周期、全链条、全覆盖服务供给,推动从“保障型服务”向“发展型服务”转变。

  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按照省委对“三支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浙江省科技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打算:

  一是种好“梧桐树”,加快聚才。首先是发挥好科创平台聚才作用。重点突出高能级科创平台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贯通上的牵动作用,建强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推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在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集聚。其次,坚持开放聚才理念,加快推动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建好“国字号”中欧人才交流和创新合作中心,布局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把天下英才引进来、聚起来。

  二是搭建“大擂台”,赛马成才。人才的成长需要舞台,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就是科技人才成才成就的最好实战场景。浙江将在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关键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的方式,让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勇挑大梁、勇攀高峰、茁壮成长。

  三是催生“弄潮儿”,创新育才。浙江将继续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队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之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催生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让更多浙商勇立创新潮头。

  四是激活“动力源”,改革励才。深化科技创新体制和人才发展体制改革,重点推进项目、人才、资金、平台一体化配置,扩大科研自主权和人才评审自主权,让更多科技人才铁心干、安心闯。

  发布会上,浙江省委政研室、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商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回答了相关记者提问。本报记者 林洁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把浙江打造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 2024-03-22 2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