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总量保障有力重点领域精准滴灌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浙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交出高分答卷
本报讯 “2023年全省金融运行呈现‘金融总量保障有力,重点领域精准滴灌,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特点,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度、更高质量的支持。”1月19日,在2023年浙江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巍峰如是说。
去年,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浙江金融系统开展“共富浙江”金融服务深化年活动,聚焦民营、小微、制造业、科创、山区海岛县等领域,打好金融组合拳:
聚焦“稳总量”,存贷款余额实现量级跃升。截至去年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1万亿元,比年初新增2.4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4%,增速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连续2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2.7万亿元,同比多增2895亿元。1—11月,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989亿元。贷款增量全国第二,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余额、民企发债金额均为全国第一,实体经济的融资得到有力支持。
聚焦“优结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效。截至去年12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债规模居全国首位。全省科技服务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5.4%、32.6%,分别高于各项贷款11.2个、18.4个百分点。全省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金额居全国前列。全省山区海岛县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高于全省平均3.8个百分点。
聚焦“降成本”,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全省企业贷款利率、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34个、0.37个百分点,利率水平均为有统计以来历史最低。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比其他资金发放的同类贷款利率低0.8个百分点;支小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比其他资金发放的同类贷款利率低0.6个百分点。
聚焦“推创新”,形成更多金融改革开放浙江经验。稳步推进杭州、嘉兴科创金融改革,率先探索科创金融标准体系。全面推进丽水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截至去年12月末,丽水涉农贷款余额2794亿元,同比增长29.2%。持续深化宁波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截至去年12月末,年报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527.6亿元,同比增长32.9%。创新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相关经验做法被写入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成果报告。
聚焦“提效能”,持续提升外汇和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2023年,浙江省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4个百分点。(详见A4版)本报记者 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