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共建研究院工作交出高分报表
本报讯 近日,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的合作研发项目——低浓度CO2高效捕集分子筛吸附剂研发工作正式启动,这是双方第二次开展合作研发。“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实现从各种低浓度排放源乃至于空气中捕获CO2,真正实现碳负排放。”德创环保相关负责人介绍。
德创环保与浙工大绍兴研究院的合作由来已久,此前,双方就曾合作研发低温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极大推动了企业拓展市场、进军海外的进程。此次合作,是企业开辟新板块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前,在科技部门的沟通协调下,研究院方主动对接企业,了解企业诉求。”浙工大绍兴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研究院将在新型分子筛的合成配方和工艺优化以及吸附装置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
校地共建研究院,是助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的重要举措。2023年,绍兴市继续深入实施共建研究院强基提能造峰工程,35家共建研究院“拧成一股绳”,积极打造高能级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交出了提质增效的高分报表。
如何提升产学研合作成效,让高校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中小企业?绍兴在《绍兴市共建研究院强基提能造峰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出台《绍兴市加快推动共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绍兴市共建研究院建设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加以规范。此外,还积极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举办“共建研究院创新成果展示交流”“研究院人才科技项目资本对接”“院企合作交流对接”“共建研究院科技成果赛比”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研究院最新成果,充分掌握企业创新需求。据了解,2023年,绍兴已举办相关活动10余场,协助对接相关技术需求超100项。
同时,科技部门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开展走访摸排,帮助企业找院校、找专业、引人才、搭平台。据了解,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分领域摸排研发领域(专家团队)229个、产业化用地(房)需求44项,研发产出率、技术转化率、成果落地率不断提升。去年1—11月,全市实现技术交易额392.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63.3%,完成率全省第3位;10项成果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完成年度目标的142.9%。
今年是《绍兴市共建研究院强基提能造峰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接下来,绍兴将继续健全院企长效联络机制,积极孵化产业项目,加快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以研究院为枢纽加快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张诗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