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科协】

“热搜里的科学”为你解读——

红斑狼疮为何被称为“不死癌症”

更多科普内容
扫码阅读

  科技金融时报和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共同推出“热搜里的科学”栏目,针对近段时间网络上的热搜事件,邀请省科普联合会会员专家进行点评解读。

  热搜事件

  #女星周海媚去世

  长期受红斑狼疮之困#

  12月11日,女星周海媚的突然去世,引发公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疾病的关注。此前,有传闻称周海媚“长期受红斑狼疮之困”,也因此,“红斑狼疮”相关词条立即冲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以往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常常有人谈“狼”色变,那么红斑狼疮到底是何疾病?为什么会致命?什么人容易得红斑狼疮?该如何减少疾病对健康的威胁?

  专家科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SLE的患病率因人群而异,全球平均患病率为12~39/10万,我国患病率为30.13~70.41/10万,其中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至40岁的育龄女性。随着早期诊断的方法增多和治疗SLE水平的提高,SLE预后已明显改善。目前,SLE患者的生存期已从上世纪50年代50%的4年生存率提高至80%的15年生存率,10年存活率也已达90%以上。

  急性期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SLE的多脏器严重损害和感染,尤其是伴有严重神经精神性狼疮、肺动脉高压和急进性狼疮性肾炎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的不良反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是SLE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SLE病因主要有三个因素,首先是遗传因素,通过流行病学及家系调查,有资料表明,SLE患者第1代亲属中患SLE者8倍于无SLE患者家庭,单卵双胞胎患SLE者5~10倍于异卵双胞胎。然而,大部分病例不显示有遗传性。其次是易感基因,多年研究已证明SLE是多基因相关疾病。再者,红斑狼疮发病也与环境因素有关,比如阳光,紫外线使皮肤上皮细胞出现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为自身抗原;再如药物、化学试剂、微生物病原体等,也可诱发该疾病。此外,雌激素也是诱发红斑狼疮的因素之一,该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在更年期前阶段为9∶1,儿童及老人为3∶1。

  患者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SLE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饮食方面:不食用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无花果、油菜、蘑菇、香菇以及芹菜等;低盐、低脂、低糖,要适当控制饭量,少吃含糖量高及油腻食物;补充钙质,防止糖皮质激素造成的骨质疏松,多食富合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肉类禁羊肉、狗肉,胆固醇高的患者应禁食动物内脏、蛋黄、带鱼、猪脑等,海鲜类禁忌鱼、虾、螃蟹等;油炸食物燥热不易消化,导致消化不良,伤脾胃加重病情;菠萝、杨梅、橘子、香蕉、香菜、香菇、菠菜、芹菜、胡椒、大蒜、葱、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食用。

  皮肤护理方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洗,忌用碱性肥皂水;外出时采取遮阳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裸露皮肤;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如染发剂、烫发、定型发胶、农药等。

  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

  红斑狼疮容易复发,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红斑狼疮本身是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长期的疾病活动、白细胞减少等都会加大感染发生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勿擅自停药。

  2.药物本身也可能造成SLE的感染发生,因此应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避免长期自行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定期去医院复诊,及时调节药物,避免药物的并发症发生。

  3.增强身体抵抗力。SLE主要会引起免疫系统紊乱、多器官受累,加上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患者容易出现抵抗力下降而被各种病原体入侵而引起感染。因此,患者要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睡眠,其次要均衡营养,此外,还要加强锻炼适量运动。

  4.呼吸道感染是SLE患者最常发生感染的部位,建议患者少去人口密集场所,如果去注意佩戴好口罩。

  5.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在疾病活动期注意静养休息,待病情稳定后恢复适量运动,以不疲劳为宜,出现负面情绪及时向亲友或医生求助。

  6.防紫外线。减少或避免在阳光下活动,在阳光下活动时需戴遮阳帽、打遮阳伞。邵心宜

  陈杨畅,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员,温州市中心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浙江省风湿病学分会风湿病慢病管理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硬皮病与肌炎学组委员。

  本周其他热搜解读

  #29岁姑娘无症状确诊肺癌#

  #医生点名3类人睡前喝水#

  扫码阅读更多科普内容


科技金融时报 【科协】 00004 红斑狼疮为何被称为“不死癌症” 2023-12-15 2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