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研讨科创金融赋能共同富裕
本报讯 12月5日,由嘉兴市金融业联合会、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嘉兴学院共同富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科创金融赋能共同富裕发展论坛在嘉兴学院召开。
“近年来,嘉兴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统筹领导机制,构建全过程的产品管理体系,形成全市场的金融服务网络等一系列举措,实现科创企业规模快速增长、科创企业贷款结构持续改善、科创企业金融供给渠道不断拓展,同时嘉兴科创金融改革入选全省首批营商环境提升‘最佳实践案例’。”嘉兴市金融办资本市场处处长陆一峰介绍,目前,嘉兴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755.16亿元,新增462.65亿元,增幅20.18%。其中,科创企业信用贷款余额549.64亿元,新增176.40亿元,增幅47.2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129.29亿元,新增56.15亿元;“星耀南湖”领军人才计划企业贷款余额66.02亿元,新增16.97亿元;全市共有890余家次科创企业获得股权投资超1040亿元。
嘉兴银行行长章张海围绕科创金融背景、嘉兴银行的科创探索、科创金融的转型思考,详细介绍了嘉兴银行科创金融改革实践。
浙大金融专硕校外导师、嘉兴学院特聘教授汤钟尧就科创金融改革中有关问题的思考进行主旨演讲。他认为,在科创金融的风险分摊方面,科创企业成功率低、风险大,融资提供者一方承担风险肯定难以承受,风险分摊机制能否建立是科创金融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完善科创金融改革的“试错”“容错”机制方面,改革就是突破,要大胆去闯,大胆去试,大胆去探索,联合起来建立综合性的“试错”“容错”机制,为科创金融改革保驾护航。在培养科创金融改革的人才方面,要注重培养科创金融业务的操作人才、科创金融的改革人才、科创金融应用型的研究人才;在完善科创金融改革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方面,建议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要和科创金融改革相配套。同时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权益要在交易中体现价值,所以有必要成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让知识产权价值化,知识产权交易价值在同一区域范围内都必须认可和通用。
会上,嘉兴学院、工商银行嘉兴分行、禾城农商银行、杭州银行嘉兴分行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科创金融的风险控制”开展专题演讲。通讯员 陶佳琦 本报记者 陈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