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时代“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新征程绍兴金融“加速跑”
![]() |
诸暨农商银行“一专员一工坊”服务机制共派出220名共富专员,累计走访工坊114家,打开“政府+银行+村集体+农户”共富新局面。 |
![]() |
农业银行上虞支行走访猕猴桃种植户,了解金融需求。 |
![]() |
平安产险绍兴中心支公司在绍兴“江南民族第一村”外婆坑村启动金融点亮乡村公益计划。 |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之江大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勾勒出一幅幅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时代新画卷。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围绕新时代金融监管职责使命和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引领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及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渠道,创造了金融赋能新时代“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系统谋划金融服务路径,以金融支持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方案为统领,实施“金融支持强村共富联合体”“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一镇一行”助推村集体消薄增收促共富等金融服务模式,推广浙江监管局“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以协同、集成的金融政策赋能新时代“千万工程”。
省、市联动召开金融支持强村富民现场推进会,在绍兴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金融支持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相关做法被列为全省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项目,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绍兴监管分局通过一系列举措,将“千万工程”科学思想精神与方法切实转化为实践。
通讯员 甄长超 王豪盛 本报记者 赵琦
抓住乡村产业基础路径 “金融支持强村共富联合体”支持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绍兴监管分局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特点、难点,坚持产业视角,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建立“金融支持强村共富联合体”服务模式的实施意见》。
绍兴率全省之先成立由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公司、期货公司、邮政公司、相关产业协会等30家单位组成的“金融支持强村富民产业联盟”,引入19家省级及以上银行、保险机构资源,政府推动、联盟组织,针对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共富工坊”,由金融机构和相关市场主体组建“联合体”,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一联合体一方案”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注入资金、保险、技术、渠道和服务。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联合体”项目57个,打造6个清廉金融促共富示范基地,支持全市农业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帮助引入院校专家团队制定标准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出高粱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拓宽销售渠道等产业配套服务,受到农民欢迎。
抓住致富带头人牵引示范路径
“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激发发展活力
聚焦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绍兴监管分局联合绍兴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金融服务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致富带头人甄别、培育、引进“三项机制”,推动金融机构跳出“个体”看“整体”,充分摸排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上各类经营主体,探索建立“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公司+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现代产业链”的整体链网式金融服务模式。
目前,已向纳入清单管理的282名致富带头人及其辐射主体发放贷款16.23亿元,带动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8.9亿元。绍兴推出特色批量担保、信用贷款支持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及其成员提供整体授信支持“新农人”,开展农业技术研发、应用,聘请优秀村干部等乡村管理型带头人作为顾问深化合作。
抓住广大农民创业致富路径
“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针对农民资产盘活难题,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浙江监管局在全辖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指导银行机构多渠道采集农户信息,编制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基于农户家庭净资产,统筹考量家庭年收入、人品、村两委公议授信等情况,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绍兴监管分局以辖内主要涉农银行机构为重点,落地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目前,绍兴辖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农户小额贷款比例达70.41%,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建档覆盖面达53%。
同时,绍兴监管分局主动服务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抓住绍兴被列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契机,赋予宅基地金融价值,发放全国首笔宅基地改革“权票”质押贷款。推动银保合作,推广生物活体、农险保单质押贷款,全省率先落地“生猪保单信用贷款”,试点开展生猪活体、规模猪场整体抵押贷款。
抓住薄弱村短板弱项路径
“一镇一行”结对帮促加快“消薄”增收
绍兴监管分局着眼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消薄增收,会同市金融办、市农业农村局,推动建立“一镇一行”结对机制,确定全市20家主牵头银行机构结对帮促83个乡镇(街道)市定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675个,以“一村一策”帮促,对接薄弱村建设项目,扶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加强金融文旅合作,累计发放贷款127.68亿元。
此外,积极探索“金融+慈善”模式,如新昌农商银行设立1.5亿元“农商共富”慈善冠名基金,每年捐赠近500万元用于“一镇一行”等帮扶,该行2家股东企业也捐赠冠名基金3500万元。
抓住“融资+融智”路径
“三项制度”嫁接金融支持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绍兴市驻村指导员、“民情日记”、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等三项制度是绍兴基层治理工作的三张“金名片”。绍兴监管分局引导辖内机构将三项制度“嫁接”到金融服务中,形成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良好氛围。
以服务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为主要任务,绍兴监管分局推动全市主要涉农银行机构选派1841名驻村金融指导员(专员)、普惠金融顾问到乡镇(街道)、村挂职,其中联动当地组织部任命选派181名,实现驻镇街、驻村全覆盖。推动金融机构各党支部与行政村党组织建立契约化党建联盟,开展党员联学、活动联办、服务联抓、阵地联建,涌现支部书记“领办项目”、支部委员“攻关项目”、每名党员“实事项目”等特色做法。
监管部门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引导绍兴银行业保险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集成改革,因地制宜倾斜信贷和保险资源,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9月末,绍兴全市涉农贷款增速提升至17.87%,占全部贷款比例37.5%;全市农险保费收入、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21.56%、12.91%,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注入了“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