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连续3年获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第一

浙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本报讯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11月21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省共建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暨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大会上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省政府将持续共建知识产权强省。

  浙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浙江省有效专利195万件,位居全国第三,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11.1万件;注册商标430万件,位居全国第二,地理标志572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429件;每百户企业注册商标拥有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许可、案件查办量等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自2020年中央对省(区、市)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以来,浙江已连续3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获得优秀;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获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第一。

  “为突出创新激励,我们率先全国设立了全门类省政府知识产权奖。”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省知识产权奖包括大奖2个、门类奖300项,奖金总额达3750万元。在组织参评国家奖项中,中国专利奖在业内一直有着“知识产权领域诺贝尔奖”之称,浙江的获奖数量已连续2年创新高。

  为支撑当地经济蓬勃发展,浙江加强创新引领,建成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16家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实施专利导航和预警分析项目250余项,开放33个产业专利导航数据库和成果库,专利导航服务覆盖90%以上创新型企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发明专利达20万件,数字经济专利近4年年均增长27.8%,增速全国第一。同时,该省获批建设15个国家级快保护平台,建立了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装备、汽车零部件的专利快速预审机制和覆盖三大科创高地的专利优先审查机制,高价值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14个月压至最快42天。

  此外,浙江建设多家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率先试点专利开放许可,全国首创专利公开实施制度,落地全国首单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保险和高校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并纳入地方法规……打出专利转化运用“组合拳”。

  “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是发挥知识产权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核心所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浙江正通过打造高能运营新平台、探索专利转化新路径、放大金融赋能新效应等途径,让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价值。

  据悉,聚焦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率低、中小微企业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难、专利技术实施“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等问题,浙江已推动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37个,构建涵盖5023件专利的公共专利池。同时,全国首创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将高校院所未在规定时限内实施的相关专利纳入公开实施清单;建设开放许可路演基地,6838件专利参与“一对多”开放许可和公开实施,在企实施3853件次。

  为放大金融赋能效应,浙江创新知识产权全链条保险,落地全国首单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保险和高校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指导杭州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累计办保2770笔,提供风险保障近30亿元。2022年质押融资金额和项目数分别达1681亿元和7386笔,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

  在开辟数据保护方面,该省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并纳入地方法规,联合11个部门协同构建集存证公证、登记服务、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权益维护于一体化保护路径,累计登记数据知识产权1903件,赋能电商、医疗、海洋大数据、地理信息等重点产业20个,保护数据权益1.97亿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3亿元、证券化1.02亿元、保险金额320万元、交易许可105万元,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

  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省政府《2023—2025年共建知识产权强省工作要点》。

  双方将聚焦浙江发展需求,立足浙江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共同推进一批创新性、引领性项目。例如,围绕放大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建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和运营中心,高效促进数据的登记、交易、流通、共享和保护;围绕完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共同推动专利预审服务扩域提能,支撑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创新发展;围绕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415X”重点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试点等等。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市闻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3 浙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3-11-24 2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