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里,向太空
2023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今日开启
![]() |
![]() |
![]() |
今年是全国科普日二十周年,也是《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颁布实施后的第一个科普日。记者从浙江省科协获悉,2023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暨“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于9月15—23日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贯穿全年。预计全省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达3000余场,部分活动将持续至年底。
全国科普日是2003年由中国科协发起、全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而举办的示范性科普活动。活动一般为每年9月第三周双休日,今年是正式实施二十周年。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记者了解到,浙江主场活动由“1+4+1”组成,“1”是一场启动仪式;“4”是充分利用省科技馆场馆优势,把科普展与主题体验结合,设置“中华问天”“叩问苍穹”“科学实验秀”“社会大课堂”四大活动专区;后面一个“1”是一场航天科普报告会。启动仪式当天将邀请省领导、院士专家、航天科普人等与公众共同参与科普活动,突出价值引领,引导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中华问天”“叩问苍穹”
普及航空航天科普知识
2003年9月2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参加首届“中国浙江科普节”,与公众一道参观“神舟”号科普展。今年是“神舟”号科普展20周年,为回顾展示浙江省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成就,普及航空航天科普知识,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航天技术的兴趣和对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2023全国科普日浙江主场活动同步开展“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
2300年以前,屈原以长诗“问天”叩问了苍穹,中华民族对真理和宇宙奥秘的求索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中华问天”科普展览以“回望中国载人航天三十载飞天路”为故事主线,通过“使命”“征途”“展望”三大板块,展现载人航天工程自诞生之日起,逐步突破三大关键技术门槛,最终成功建成空间站,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的光荣历程。展览综合运用了氛围造景、多媒体等交互手段,对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火箭系统、航天精神等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进行解读,激发观众的探索兴趣。
据介绍,“中华问天”科普展的亮点展项包括神舟飞船返回舱实物、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实物,以及中国空间站体验区。观众能够在空间站里面体验航天员的衣食住行。为进一步突显浙江对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关注,展览特设“从‘浙’里,向太空”展区,专题展示浙江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积极投身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浙江院校、企业对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浙江省对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激发观众的参与感与自豪感。
科普展省科技馆一楼临展厅,届时航天科普专家郑永春博士(“火星叔叔”)、浙江航天科普名人姚爱英将出席活动,与观众亲密互动。
承接“中华问天”科普展,同样设在省科技馆一楼的“叩问苍穹”活动专区则聚焦“火箭”展项,通过省科技馆展品“运载火箭模型”和相关影像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国第一架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研发历史和主要用途。结合科技馆展品“火箭发射”向学生介绍运载火箭的发射流程,通过纸火箭和相关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式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此外,配合“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省科技馆及全省各地将围绕航空航天开展一系列主题科普报告会,邀请航天员或航天科普工作者开展航天主题报告。
“科学实验秀”“社会大课堂”
寓教于乐 公益科普
科普日活动中,《超级变变变》《万万没想到》《无与伦比》《生活实验室》等各种寓教于乐的王牌趣味实验科学表演将在省科技馆二楼科学表演台轮番上演。实验表演中还设置了“科普知识知多少”互动问答环节,向观众广泛普及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记者打探到,实验秀分两个时间段上演,分别为上午10时10分、下午2时30分,有兴趣的市民可别错过时间。
社会大课堂活动专区的安排也异常丰富,其中,“遇见色彩”公益科普课将带领观众了解色素的定义、实际应用和发展历程,通过动手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蓝染”感受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科普共建应急救护微课堂是省科技馆与浙江省“生命守护”红十字青年志愿服务队强强联合,为亲子家庭带来的应急救护学习微课堂。微课堂通过救护培训师的指导,采用交互式、自助式学习与考核的体验,让孩子和家长们掌握心肺复苏、AED操作要领,以及气道异物梗阻解除、创伤救护处置、常见急症、逃生避险等必备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