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千年舟做“竹”文章深耕“双碳”新赛道

竹材加工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本报讯 在研3个新产品,其中户外地板用竹材定向刨花板处于小试阶段,结构材用竹材定向刨花板、集装箱底板用竹材定向刨花板已投入中试,目前已中试3立方板。此外,该项目还申请了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授权专利1项。

  记者近日从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去年底获得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杭州市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立项的“碳汇资源高效利用及加工剩余物综合应用技术开发”研究进展顺利。

  该项目以杭州市丰富的碳汇资源竹子及竹加工企业加工剩余物为研究对象,从原竹刨片入手,开展竹材刨花形态制备及装备研制、刨花表面改性调控技术、胶粘剂适配技术、刨花定向铺装技术及设备研制等高值化深加工技术研究,制备性能优异的优质竹材定向刨花板,并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竹质材料,用于包装、建筑、家具制造等领域。

  “竹子的生长周期一般是4—8年,只要开了花就会死掉,如果竹子没能及时利用,一旦弃管后,无论是焚烧还是降解都会将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并造成大量竹资源的浪费。”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魏任重说。

  魏任重解释,竹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生产过程中碳排放低,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当前木材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加大的形势下,竹子生长快、造林更新快、固碳能力强等优点尤为突出,一次种植可连年间伐,持续利用,利用竹材加工而成的各种竹制品也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从竹笋破土到长成新竹,仅需56天,1亩竹林每年可固碳增汇在3吨左右。”魏任重说。与此同时,加工竹材的碳排放相对较少,据统计,竹材加工碳排放是钢材的1/216、水泥的1/41、塑料的1/19。

  魏任重介绍,由于竹材固有的径小、壁薄、中空等特点,使得竹材加工利用率通常都低于50%,大部分竹材变成竹粉、竹屑等加工剩余物,因此传统的竹材加工过程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材料利用率不高和成本高等问题。为区别传统的加工方式,该项目创新竹材刨花径向旋式刨切成套装备,实现可控形态竹刨花精准化、连续化制备,竹刨花加工能力达6吨/小时。

  而竹材定向刨花板制备则是该项目最关键的技术研究。魏任重透露,竹材定向刨花板是合理利用竹材和竹材加工剩余物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该项目通过研究热压工艺参数、施胶量等因素对竹材定向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并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制备不同结构、密度及强度的竹材定向刨花板。通过创制竹材定向刨花板产品的多场景应用,实现竹材和加工剩余物高效利用,竹材加工的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本报记者 杨柳树 通讯员 黄燕清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竹材加工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2023-08-18 2 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