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生态文明科普论坛在湖举行
本报讯 8月16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州市主办的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分论坛之一——2023生态文明科普论坛在湖州举行。
围绕“凝聚科普智慧 共建生态文明”的主题,有关专家就生态文明科普方面作了主旨报告。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个前沿学科,正在改造或者颠覆着传统大健康产品的研发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名微生物学家邓子新表示,生态文明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人才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使得生物产业形成新的业态。而生物体就跟盖房子一样,前沿技术,生物学家跟工程师要联合起来,对生物体进行重新布线和编程。
为什么现在的大米有些不太好吃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著名环境工程专家朱利中作出解答,环境污染物可以影响大米当中质量淀粉含量,当淀粉含量下降后,大米就不软糯,即环境污染物不但影响农作物的安全还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怎样减少环境污染物,提升农作物品质安全?邓子新表示主要通过生物炭固碳减排与阻控增产、作物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选高产低排的良种、水肥双减这三种方式,实现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污染阻控、系统减碳。
会上,分别对首批“生态文明科普”智库专家颁发证书,对首批10家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单位、湖州市首批科学家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进行授牌,并启动了2023生态文明科普短视频征集行动。本报记者 叶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