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布上半年科技创新成绩单
9个指标完成值位居全省首位
本报讯 8月9日,记者从杭州市科技系统半年度工作会议暨“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推进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杭州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中,9个指标完成值位居全省首位;科创强基重大项目增至30个,实现“投资额超百亿、区县(市)全覆盖”。
据悉,今年以来,杭州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荣获省“科技创新鼎”的设区市,杭州市科技局荣获2022年度综合考评优秀单位,第二季度杭州市创新深化、“315”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获评五星。
值得一提的是, 1—6月,杭州市9个指标完成值位居全省首位:规上工业研发费用364.49亿元;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7%;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03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764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总额570.2亿元;“15”战略领域重大科技成果29项;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67万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3.74%;为浙江输送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数1.3万人。
今年上半年,杭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2月,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正式获得中央编办批复。5月,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获得国家批复,这是杭州布局的第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基础设施。7月,全球容量最大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实验大楼在杭州结顶,这意味着我国超重力领域基础科研的“国之重器”取得了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杭州市持续提升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热度,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45”行动,建立成果转移转化全过程全周期服务体系。今年6月,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启用,遴选38家中介签约合作,首批17家线下机构入驻运行。为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杭州建立了“省市区三级服务,线上线下同步受理”的合同登记新模式,并开展成果转化员试点,组织技术经纪人培训,新增持证技术经纪人360名。同时,开展科研机构分级分类评价,构建了独具杭州特色的科研平台管理政策体系。
“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是浙江省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重大举措。杭州市科技局创新工作方法,在全省率先出台“315”工程实施方案,建立“1245”工作机制。以“清单制+责任制”压实项目推进进度、“全过程+全要素”强化项目保障力度、“提醒单+倒逼法”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的做法,得到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
杭州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杭州将以“创新深化”和“315”建设工程为牵引,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开展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绩效,加大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提升平台建设质效,吸引更多“国之重器”落户杭州,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谋划下一步全市科技战略重点、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综合协调等方面工作,努力把杭州科创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
本报记者 陈路漫 楼昊 通讯员 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