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融】

金融赋能新时代“千万工程”描绘共富新画卷

人保财险富阳支公司农险工作人员在农户的草莓园进行查勘定损。
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走访稻田种植户,通过移动展业收集金融需求。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一幅“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围绕新时代金融监管职责使命和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引领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及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渠道,创造了金融赋能新时代“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 吴梦霞 本报记者 赵琦

  聚焦农业三产融合 金融赋能“千村引领、万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金融赋能新时代“千万工程”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强化系统观念,坚持分类施策,助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激活农村产业发展动力。

  全力保障第一产业金融需求。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粮基础设施、农业“双强”行动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种粮企业融资保障和全链条金融服务,联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出台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充保险,在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基础上,提升水稻种植保障水平。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全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355.6亿元,支持农业“双强”行动贷款余额80.3亿元,水稻保额补充保险投保率达97%,累计为15.5万户农户提供29.11亿元风险保障。在此基础上,指导银行机构探索地理标志“整体授信+违约收回使用权”融资模式;指导保险机构探索申请费用补偿保险,推广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做大做强乡村“土特产”。

  助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支持创新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订单融资、保险、保理等差异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依托核心企业搭建线上化农业产业链融资平台,“一链一策”优化产品设计和联合服务。目前对辖内农业产业链核心企业授信超过500亿元,服务上下游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5000户。

  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改革,于2019年牵头承建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银行放贷体系,已对接完成授信1.8万亿元,惠及21.5万家企业,其中普惠型小微贷款占比93.3%。同时,发挥协同效应,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建设“金融惠农直通车”平台,与金综平台协同构建“金融超市”“金融导购”“在线贷款秒申秒贷”三种服务模式,根据共享数据信息计算贷款额度、利率,最快实现2小时线下对接,有力优化乡村振兴金融需求供需对接方式和响应时效。

  聚焦农民就业增收

  金融促进“全域共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千万工程”的重要启示经验,也是新时代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遵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始终坚持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为民办实事,不断提高农村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能有力带动农户就业增收。2021年,原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方案,建立银农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通过主体名单、经营信息共享和逐户对接,加强对农创客、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分层分类培育和信用建档评级。同时,在杭州、衢州等地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菜单式”可选的综合保险,解决多维度保障需求。2022年已完成辖内1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全覆盖,授信、用信覆盖率分别达到建档户的59%、35%。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辖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285.5亿元。

  要素赋能激活资源资产,助力农户创业增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使更多有意愿的农民有底气、有力量、有机会去创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提出并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统筹考量各类农户家庭资产、收入、人品、荣誉等资信信息、无形资产和村两委公议授信情况编制成表,使农户家庭资产可估值、可融资。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建档覆盖面已超过60%。同时,联动浙江团省委实施“青年创业伙伴计划”,以县域为单位组建逾千个“创业伙伴团队”,提供政策宣讲、困难协调、创业咨询、金融服务等综合性创业支持。

  深化金融帮扶,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低收入农户是“扩中”“提低”的重点群体之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一方面指导机构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金融帮扶机制,重点围绕“共富工坊”发展,统筹多方力量,形成“银行融资、保险分险、担保增信、政府扶持、村企协同”的保障机制,增加相关群体的就业岗位和收入;另一方面,加大特定对象保险保障力度,防止因病致贫、因意外返贫。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低收入农户补充政策性医疗保险覆盖浙江辖内8个地市45县区,为44.4万余低收入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2292亿元,提供降低起付线、提高保险报销率等倾斜政策。

  聚焦农村基础建设文化建设

  金融助力“乡村和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金融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以金融活水浇灌建设“和美乡村”之花。

  助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积极发挥金融在支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打造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衢州、湖州等地开展绿色金改试点。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辖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8169.3亿元,其中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177.6亿元。

  助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惠农渠道在农村地区的投入覆盖,推进农村传统金融转型升级,构建7×24小时“线上+线下”一体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实现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存款、办卡、汇款、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并接入“社保两费税务征缴”、药品溯源、交警罚没等近百项便民功能,助力打造全民覆盖、城乡一体、优质优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文明善治。推动金融机构与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积极联动,以“党建+金融”推进金融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联动共建,以挂职或选派“金融书记”“金融服务专员”等多种形式参与基层网格服务,把金融人才、知识、服务持续送进农村腹地,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将金融政策优惠与农民公德品行挂钩,助力塑造美丽民风,创新推广“好家风贷”“有礼金融”等贷款产品,进一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道德的“精神价值”,助力构建新时代乡村诚信体系。


科技金融时报 【金融】 00003 金融赋能新时代“千万工程”描绘共富新画卷 2023-08-11 2 2023年08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