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揭开星算时代序幕
全国首颗AI卫星昨发射升空
天上地下一起算,是它与其他卫星相比的过“星”之处
![]() |
本报讯 8月10日12时03分,中国首颗以人工智能(AI)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智能应急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简称WJ-1A),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浙江本地民营企业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第一颗卫星智能体发射完毕,即将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实现从智能卫星到太空智能体跃迁的第一步。与其他卫星相比,WJ-1A携带峰值80TOPS(TOPS即每秒钟万亿次运算)星载算力。
“大家都知道ChatGPT,它颠覆了AI的认知,而这颗卫星挂载的名为‘弦’的智能载荷处理单元(简称‘弦平台’),就像一个太空GPT,让‘天空地脑一体化’成为现实,让太空触手可及。”地卫二首席人工智能专家康亚舒介绍,随着智能载荷处理单元“弦”的更新迭代不断攀升,在今年年底,地卫二星上算力有望超每秒百万亿次运算。
星载智能载荷处理单元“弦”采用了开放系统架构,推动“太空共同富裕”新业态。多家单位和企业联合地卫二,纷纷入驻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共同打造了基于智能载荷处理单元“弦”的“望江山太空程序1.0”应用矩阵,这也标志着地卫二第一代“星上太空城”的诞生。
而搭载了全色相机、近红外相机、VR全景相机等载荷,就像手机前后摄像镜头,不仅能够清晰地抓拍地球的每一刻,还能够通过VR全景相机美美地“自拍”,结合大容量存储单元和大算力处理单元,提供“天上地下一起算”的星云算力组网支撑,相当于手机中的APP软件程序,能实现星上的实时观测、实时处理和太空智能。这也是它与其他卫星相比的过“星”之处。
有了这颗卫星,可以用来完成非常具体的任务:比如可以让它找出中国所有的山峰,并使用算法清点数量或计算一片区域的绿化程度;可以让多种智能应用程序得以在航天器上运行和验证,包括森林减灾、水质监测、土壤墒情、非农非粮、森林火点、病虫害监测、城市两违等多种场景;甚至在无聊的时候让它拍一张好看的夜景照片,它就会按照它觉得好看的构图进行拍摄活动。
位于杭州临平的民企地卫二,是一家融合人工智能与航天技术的新一代航天企业,从事卫星及飞行器研制以及AI算力应用的公司。“月亮是‘地卫一’,是守护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我们希望成为守护地球的‘地卫二’,这也是公司名字的来由。”康亚舒说。本报记者 叶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