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向善 筑梦未来
稠州银行百万“圆梦助学”专项基金助学成才
![]() |
![]() |
![]() |
![]() |
![]() |
2023年“圆梦助学”公益项目捐赠仪式近日在义乌市稠银大厦举行。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顾问团、义乌市慈善总会、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相关领导及各界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现场,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联合义乌市慈善总会为“圆梦助学”项目捐赠专项公益资助金总计250万元。
为助力浙江省内低保低边等困境家庭学子圆读书梦,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于2017年在浙江省妇联的指导下、在项目顾问老师的支持下发起了“圆梦助学”公益项目。作为浙江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助学项目,该项目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老干部顾问团的助力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跟进回访等形式持续开展精准助学帮扶活动。截至2022年底,该项目已累计联动30余家爱心单位、140家社会组织,累计资助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学生6961人次。
活动现场,稠州银行党委委员、副董事长、行长赵海华发表致辞。在“圆梦助学”项目成立之初,稠州银行就作为项目爱心支持单位之一参与到项目中,此次联合义乌市慈善总会再次捐赠250万元,希望籍此机会能够加大项目帮扶力度,拓展帮扶对象,提升帮扶成效,帮助更多的困难学生及家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同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呼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圆梦助学”项目,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和爱心帮扶中,用爱心善举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为孩子们开拓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深耕各类慈善项目,大力弘扬义乌慈善文化。据义乌市人大主任、慈善总会会长丁政介绍,在关爱妇女儿童方面,义乌市慈善总会积极开展“情暖四季”“爱心伴你上大学”等慈善项目,去年以来已累计救助家庭985户。
“只有读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保及低保边缘户家庭的困境。”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艳华出席了“圆梦助学”项目捐赠仪式。陈艳华表示,“圆梦助学”项目秉持“品质助学”理念,以实际行动帮助困难家庭学子求学圆梦。“圆梦助学”项目经过多年打磨,目前已经具备成熟的项目模式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寻求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进一步做大项目规模,将好的模式推广出去。
助学成才,筑梦未来。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圆梦助学”项目秉持的“品质助学”理念,以实际行动帮助了困难家庭学子求学圆梦。赵海华表示,稠州银行作为一家有温度、有担当的特色化本土价值银行,一直秉持“源于社会、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的宗旨,坚守“金融为民”的理念,未来会继续把握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教育公平等发展大局,逐步推进实施对山区26县乡村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的支持,与志同道合的社会组织一起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为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安乐贡献公益力量。
“金融向善”的理念内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稠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金子军表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如何与实体经济发展同步同调、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是金融企业始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稠州银行将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自身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置于国家大局与新发展格局中加以谋划,认真履行金融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与实体经济发展同步同调、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向统一。
过去的2022年,稠州银行践行“金融向善”“金融为民”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迅速制定“稳经济一揽子工作举措”,出台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16条支持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为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贡献绵薄之力。2022年,全行新增小微企业贷款超120亿元,减费让利合计5800万元,累计扶持受疫情影响的小微客户9782户。
2023年1月,稠州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定向金融支持工具,按照“应减尽减、免申即享”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开展了阶段性减息,首批减息金额超1.37亿元,惠及普惠小微企业8.26万户,切实降低普惠小微企业财务成本,与普惠小微企业共渡难关。
2023年开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吹响开局起势的“冲锋号”,我国经济活力持续回升,企业订单有了明显增长,融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稠州银行主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快速响应企业融资需求,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推动经济复苏持续注入金融动能。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发放贷款近3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户数近6万户。
“我们将紧紧围绕国之大者的重点领域,坚守初心和本源,构建各业务板块的同业对标分析体系,以客户为中心开展业务模式的迭代更新,强化数字科技的运用,积极开拓核心业务发展的第二曲线。”金子军表示,稠州银行将不断加大对普惠金融、乡村金融、贸易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投入,面对社会期盼,坚持“源于社会,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的宗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有担当、有温度、负责任的银行。本报记者 徐军 通讯员 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