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嘉兴科技城打通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

托起一座科创实力强劲的“蓝色”新城

  近日,在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主办的“Pitch to Link China”海纳全球商业计划评审会暨第十一届李光耀杯创新创业大赛分站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5个创新创业项目“华山论剑”。这样的场面如今在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并不鲜见。今年初以来,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已经举办了一系列专场推介会、合作对接会、项目签约会等活动,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打通创新链、资本链和产业链。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凭借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一众科创载体汇聚的优势,这里创新活力涌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托起一座科创实力强劲的“蓝色”新城。

  依托“2+X”科创载体

  今年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立20周年。研究院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3大科创高地和15大战略领域重点布局,自成立以来已建立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平台34个,孵化培育科技企业27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在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研究院培育了凯乐士、星天海洋等高新技术企业。

  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等构成的“2+X”科创载体,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器”,创新搭建“平台+企业”结对模式,近年来,推动1500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科技创新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眼下,位于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亚太路旁的柔性电子技术应用研发制造中心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项目正在抓紧装修中,加快建设柔性电子先进中试基地。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重在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将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汽车电子、生物医疗等产业,释放更多科研成果、产业动能和人才红利,不断提升“研究院经济”发展水平,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加码。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检测与装备事业部部长朱海斌,带领着一个20多人的团队,主要从事先进实验测量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等工作。他说,这几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出现了很多实力强劲的科创公司,其团队的不少科研成果已在这些公司得到应用。去年,他带领的团队又成立了新公司,尝试企业化运营,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创新科创金融模式

  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金融“血液”,支持科研成果加快转化,这是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创新制胜”的法宝。

  作为嘉兴市、南湖区的重要科创平台,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沃土。该区已连续3年跻身全省高新区五强、连续2年入列全省高新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十强,形成了微电子、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2022年,该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0%以上。

  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创新“研究院经济+基金招商”发展模式,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柔创基金,通过聚焦优势产业细分赛道,挖掘产业投资深度,推动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科创载体深度合作,依托研究院技术研发优势,通过市场化手段,组建多只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嘉兴被国家八部门列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将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抢抓机遇,加快科创金融改革步伐,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持续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如鼓励银行在辖区设立科技支行等专营机构,进一步支持科技保险公司做大做强,合作导入更多专业化市场基金,推动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与创新载体深度合作,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许冰洲 张巍 孔莉宏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托起一座科创实力强劲的“蓝色”新城 2023-04-07 2 2023年04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