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潜心基础研究 立足“从0到1”原始创新

浙江6位科学家荣膺新基石研究员

不设置研究任务 不考核论文数量 不限定拿出成果期限

  本报讯 宁缺毋滥。首期计划资助60人,实际入选58人。

  1月13日,作为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揭晓首期获资助名单,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的58位杰出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其中,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孙斌勇院士、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童利民,西湖大学物理学讲席教授吴从军等3人入选数学与物质科学领域新基石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胡海岚,西湖大学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于洪涛、镜像生物学讲席教授朱听等3人入选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新基石研究员。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腾讯公司将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资助金额为: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人/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人/年,连续资助5年。资助期满后如通过评估,可获得续期资助。

  “从申报、评审再到名单发布,首批新基石研究员诞生历时半年,收到将近1000份申请,申请人质量非常之高。他们对未来工作字斟句酌,也将原创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表示,“未来10至20年将是中国科技发展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这要求基础研究领域率先实现更多突破。期待本项目支持的科学家能够提出和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推动理论创新,领跑学科前沿,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成为科学界新的学术领头人。”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重在“选人不选项目”,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这意味着项目不对获资助的科学家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考核论文数量,也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

  “项目响应了科学界长久以来的期待。自由探索瞄准不确定性,往往难度大、风险高、耗时长,社会资金更具有灵活性,能够为专注自由探索的科学家雪中送炭。”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潘建伟说。

  首批新基石研究员平均年龄48岁,远低于55岁的申报门槛,其中包括8位“80后”,最年轻的年仅38岁。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严格遵循“科学家主导”的原则,设立科学委员会作为人才遴选方面的决策机构。本报记者 李伟民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浙江6位科学家荣膺新基石研究员 2023-01-17 2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