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代表委员热议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蓝图指未来科技当先行

  本报讯 作为科技界别的政协委员,浙江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卿表示,省长王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契合中央精神、符合全省实际、顺应人民期盼,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实践性。特别是报告充分肯定了2022年和过去五年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今后五年和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更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全省科技系统将深刻领会省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两会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按照‘六个创新’要求,强化教育、科技和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力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吴卿介绍,具体将重点实施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增效、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战略人才力量集聚裂变、区域创新能级跨越提升、最优创新生态深化打造等六大行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提供强劲动力。

  同时,省科技厅将按照“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的思路,在实现“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确定的2025年目标任务基础上,力争到2027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更大突破,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6%,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205人年。争取建成国家实验室(基地)4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16家,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以上,建设高水平省实验室10家,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15家。

  “省长王浩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肖芃说,作为一名科协工作者,她深受鼓舞、充满信心,又感到重任在肩、干劲满满。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在下一步工作中,省科协将牢记宗旨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努力为浙江科技创新事业作出新贡献。

  一是着力加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更好地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二是着力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加快推动《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制订,出台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以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三是着力加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科创中国”浙江全域试点、“一家三站一团”服务体系,以科技赋能为企业解难、促产业升级、助共同富裕。四是着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举荐。加大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力度,积极畅通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通道,在青年人才选树举荐、培养培育、帮带提升、交流合作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实施“五青联动”,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集聚到浙江现代化建设上来。

  去年底,作为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最重要平台,甬江科创区正式启动。作为宁波科研人员的代表,省人大代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汪爱英这一次带来的建议,就是为甬江科创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寻求更多支持。

  “在协调推进国家级平台谋划争取的基础上,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大省级政策扶持范围和财政支持力度。比如,对甬江科创区内获批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参照西湖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支持政策,纳入浙江省科技体系支持范围,给予申报及经费倾斜;参照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由省、市、区三级共同设立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支持甬江科创区建设,充分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提供强有力保障。”汪爱英说。

  “基础研究出成果比较慢,一个人也许从博士干到退休也看不到成绩。”省政协委员、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肖杰表示,基础研究周期长、见效慢,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时间。

  在徐肖杰看来,过多的强调应用研究,忽视基础研究,最终只能是跟随国外的脚步,而不能实现引领。“比如生物医药就非常依赖于基础医学、化学、生物这三个基础学科,如果基础研究没有办法做得更好的话,就很难跟欧美这些国家相提并论。”因此,首先要从认知上有所改变,对基础研究加以重视。

  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也是现阶段一大问题。徐肖杰建议,高校、科研院所应该让真正有天赋、有能力的人潜心科研,避免过多的产业化。同时,政府也应该为这些科研人员匹配相应的待遇和地位,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获得感,能够心无旁骛专心研究。

  “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目标注明方向,蓝图指路未来。在生物材料、智能医疗设备等科研领域取得佳绩,也曾遭遇创投资金、顶尖人才缺乏等瓶颈,省人大代表、国科温州研究院副院长叶方富,结合研究院成立3年多来的经历感慨,政府工作报告将“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列入十大工程“很解渴、很给力”,表示要抢抓机遇,加速“卡脖子”技术攻关。本报记者 甘玲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蓝图指未来科技当先行 2023-01-17 2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