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林杰:为每一片茶叶拓上“身份编码”

  走进浙江剑光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浙江农林大学建立的100亩茶园管理机械换人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宛如一片“绿海”的茶树。

  记者用手机打开“智慧识茶1.0”微信小程序,对着茶树叶扫一扫,智能AI系统立刻开始自动识别茶树病虫叶片症状、茶叶的种类和茶树品种,而且识别结果精准无误。据公司负责人袁天增说,随着林杰博士团队近2年的研发和场景应用,像这样智能化的数字测评技术已经运用在茶叶生产的各个生产环节上了。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丽水涌现出了一批诸如景宁金奖惠明茶、松阳银猴茶、遂昌龙谷茶、莲都丽早香、龙泉金观音、青田御茶、云和仙宫雪毫、庆元百山茶、缙云黄茶等生态精品名茶代表,博得了“世界绿茶看浙江,浙江绿茶丽水香”的美誉。

  今年初,丽水市科协为了给丽水生态工业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组织建立了由147名博士及182名省市科技特派员组成的两支“百名博士助百企 百名专家连百乡”科技服务团队伍,派驻在缙云县的科技特派员林杰正是缙云县科技服务组组长。

  “在丽水,黄化茶是茶树中的优异品种,是具有丽水特色的‘名特优’产品和创新驱动产业,现在已育成缙云黄茶、景宁白茶等知名品系。但在全国黄化茶遍地开花的产业背景下,同质化竞争激烈、代加工普遍、品牌营销缺乏亮点等问题尤其突出。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及代加工的低端定位,是摆在丽水黄茶乃至丽水茶产业面前的‘瓶颈问题’‘卡脖子问题’。”林杰说,而他到丽水来就是想解决这个“卡脖子问题”。

  林杰是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茶产业技术推广特聘专家,主要从事茶叶数字化、智能化开发。近几年,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5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3项。

  “面对同质化和代加工定位低端的问题,我考虑的是从数字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方面为丽水黄茶找到一个发展契机,运用计算机图像视觉技术则为黄化茶的黄化度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进而发挥其产业集聚度高、成本竞争力强的优势。”林杰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与硬件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机器视觉技术得以迅速的发展。林杰团队注意到,在黄茶信息采集过程中,使用机器视觉技术利用摄像机来获取物体图像代替人类视觉收集目标物体的特征,可以将图像信息转化成数字化信息,结合计算机的分析功能完成物体的识别和检测。

  “我们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思考是基于HSV颜色空间的机器视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H指色调,S指饱和度,V指明度。在农业领域,利用HSV颜色空间对YOLOv3检测实现了青苹果的目标检测,HSV颜色空间技术还实现了100%霉变玉米种子识别。”林杰表示,因此,该团队的黄茶数字化项目也可以通过HSV颜色空间对丽水黄茶的黄化度和匀度进行严谨而客观的数字化评测。

  随着HSV颜色空间的理论技术基础的采用,林杰团队进一步开始研发深度学习方法使用神经网络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学习高度表达的特征,隐藏层逐层深入地学习图像的抽象信息,进而更全面更直接地获取图像特征,再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图像分类算法的重要环节。深度研发的AI识别技术的核心即是有别于传统的茶叶等级评定方式,不再采用有经验的评茶师进行主观测评而采用标准化的数字测评,同时将测评数据同步至数据平台,供消费者查阅。

  AI技术的使用为丽水黄化茶找到了一个精准的定位,让高端品牌消费者对黄茶产品最敏感和关心的“营养”“卫生”和“质量等级”等信息有了直观的了解,而严谨客观的产品质量数据信息为丽水黄化茶提供了强有力的高质量背书。

  “通过林杰博士团队的项目实施,我们得出了‘极黄’黄茶的数字化评测报告,设计包装及标识,通过二维码、智能标识等,直观呈现了产品的‘数字化品质评测’‘营养’和‘卫生’等品质信息。今年‘极黄’的销售价格较过往而言有显著的提升,带动了我们茶业相关品牌产品销售额超110万元,为我们茶企差异化发展迈出了坚定的一步。”袁天增说。

  林杰表示:“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丽水的茶产业发展,将数字化测评技术向茶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推广,提升产品定位,带动农民朋友们增创增收,把科技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新丽水贡献科技力量。”本报记者 徐军 施洋洋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林杰:为每一片茶叶拓上“身份编码” 2022-11-25 2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