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土地入股+人才技术入股+村民集资
石门村“稻虾共养”走出致富新路径
金秋十月,正是迎来丰收的季节。文成县铜铃山镇石门村稻虾共养基地里,百来亩的梯田层层叠叠,从山腰中次第铺开。阳光下,梯田里的水稻闪烁着金黄色的光,稻穗垂首弯腰,硕果累累。稻田里,还藏着村民试验培育的澳洲淡水龙虾——小青龙,石门村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之下,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打开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种水稻养龙虾两不耽误
随着小龙虾在夜宵经济中的爆火,小龙虾需求的增加,村两委干部凝聚散户流转土地,推广“稻虾共养”模式,种水稻、养龙虾两不耽误。一是宅基地复垦。石门村高海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村两委干部挖掘自然资源,利用宅基地复垦契机,盘活闲置农田、复垦农田55.24亩均用于种植中浙优8号稻种。二是土地自愿流转。村两委干部逐户上门协商沟通稻虾共养计划,经村民代表一致协商,同意在73亩村集体土地的基础上,流转农户27亩农田土地,按照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租赁,共计100亩农田作为稻虾共养试点基地。三是农民合资入股。村集体商量决定通过“村集体土地入股+人才技术入股+村民集资”的形式,集资30余万元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购买蹈虾共养所需的基础设施,如3台供氧机、3个备用水泵、6个水田监控等。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村民世代耕田种稻,都没有养过小龙虾。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边学边干,慢慢从一个个“门外汉”变为“行家里手”。
一是拾起书本理论实践学。在稻虾共养的伊始,郑式忠、叶仕林等种养大户经常跑到稻虾田,观察小龙虾的点滴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养虾技巧,他们还买来相关书籍学习,白天养虾,晚上学习,慢慢步入种植养虾的大门。二是辗转多地借鉴学。村干部郑式忠带领养殖能手、种养大户等8人,前往文成黄坦、湖北武汉等多地外出考察学习养殖技术。三是请来“高人”实地指导学。村两委成员赶赴温州邀请省农科院指导员现场实地指导龙虾养殖技巧,解决村民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小龙虾虾苗成活率低、养殖饲料比例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种养风险。
卖得出有钱挣
慢慢学习龙虾养殖技巧,摇身一变为一个个土专家,虽然过程曲折,付出了时间和金钱的代价,但初步的试验结果喜人。一是保证存活率。为保证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郑式忠带头与湖北蓝之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系,签订合同,由虾苗出售方保证成活率,降低村民经济损失。同时签订回购协议,由虾苗提供商兜底收购,保证村民能卖得出,有钱挣。二是养殖长势好。澳洲小青龙在体型上相当于3只普通小龙虾,出肉率也相对较高;在口感上,肉质比普通小龙虾更加结实、脆滑,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略高一筹,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三是宣传销路多。村集体邀请东池控股来石门村现场考察,线下邀请市台办协助推广销售,与银泰百货洽谈柜位销售,线上在淘宝、小红书、东池便当等网店、公众号宣传销售。
“稻虾共养之后,小龙虾在稻田间捕食害虫,这样农药也用少了,不仅提高了稻田产值,还更加健康环保。”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平表示。在稻虾共养的过程中,农户们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并积极推广“稻虾共养”技术,帮助更多的村民实现共同致富。
通讯员 郑淑君 王永贞 本报记者 陈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