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重大基础设施资本金“牛鼻子”
浙江190亿政策性金融拉动投资消费稳住预期
本报讯 继首笔1.38亿元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投放,苏台高速公路南浔至桐乡段及桐乡至德清联络线(二期)项目18亿元基金目前已全部到位。这也是华东地区首个落地的开发性金融工具,极大缓解了“长三角”及杭嘉湖地区高速公路路网编织过程中,项目资本金的出资压力。
在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缙云县丽缙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农发行的1.4亿元基础设施基金于8月13日投放,用于支持园区特色产业园工程,为提质升级山区工业平台、培育壮大山区新兴产业输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连日来,浙江落地多笔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截至8月25日,64个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获190亿元政策性基金投放,签约额度达到全国3000亿元总额度的6%。浙江银保监局预计,国开行浙江省分行、农发行浙江省分行未来还将为相关项目提供配套融资243亿元,进一步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积极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吸纳投资量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是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而又因建设周期长、回收期限长难获民间资本青睐。为解决资金来源,6月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中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作为浙西南江海联运中心港的温溪港区,是丽水港青田港区打造浙南江海联运枢纽港、服务长三角区域的重要一环。它的建成将辐射并带动与温州港、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福建沿海港口等江海联运。8月13日,国开行浙江省分行完成丽水港青田港区温溪作业区(浙西南江海联运中心港)项目合同签订,当晚实现1.5亿元投放。
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支持重大项目方面的独特优势,按照市场化原则、坚持保本微利,包括股权投资、股东借款、专项债券资本金搭桥借款等3种投资模式,以及通过股权回购、股权转让、公开上市、资产证券化、减资等方式退出,撬动更多商业银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合力支持交通、能源、物流、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
除了上述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投向还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重大科技创新和其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8月18日,国常会提出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支持范围。
为加快推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见效,浙江省政府近期建立20个部门参加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大项目协调机制。浙江银保监局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沟通对接,推动两家政策性银行成立工作专班,向总行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同时协调解决可研、土地、环评等前置环节的堵点难点问题,督促机构帮助地方政府和项目主体完善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从而推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有效投资和相应消费。 本报记者 赵琦 通讯员 杨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