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余杭益民农业合作社探路“智慧种地”

8个人就可种好5000亩农田

  本报讯  近日,在杭州余杭益民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稻田中,一幅阡陌纵横、青翠宜人的“丰收中国,喜迎二十大”稻田图案徐徐展开,农民师傅正在田间施肥、弯腰拔草,一片辛勤劳作的火热气息。

  “只要你有需求,什么图案都可以种出来,稻谷成熟后也全部归你。”合作社理事长沈兴连说道。农田里种植彩色水稻是益民合作社的新探索,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他们通过这项举措将乡村农业资源拓展为休闲旅游资源,有效带动粮农及合作社社员增收。

  据悉,益民合作社积极践行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造共同富裕“余杭样板”。

  在益民合作社,处处能感受到科技创新为传统农业赋能。“目前合作社的农机装备已从种子发芽、机耕、机插、统防统治、机收、烘干以及粮食加工等发展到各个生产环节,粮油生产机械化率达100%。机械化率提升后,近5000亩的田只需要8个人管理。”沈兴连介绍道。

  益民合作社是余杭区智慧农机的先行者,合作社拥有各种农机装备108台套,并在全省率先引进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撒肥车和无人驾驶收割机等智能化的装备。

  沈兴连举例道,如今依靠智能化装备,从稻谷收割、清洗、烘干、加工再到包装,整个过程可实现全程自动化,并且只需十几个小时,由4个人操作即可。

  “合作社还配备了最先进的AI监测设备,可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自动预警,使用手机便可实时查看稻田虫病害情况,为合作社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病虫害预报。”沈兴连说,在智能科技的引领下,水稻产量不断增长。

  “2012年,合作社创造了油菜最高亩产242.5公斤的浙江吉尼斯记录。2021年,水稻攻关田最高亩产突破1000公斤,达到1012.7公斤,刷新了杭州市历年水稻亩产最高纪录。”沈兴连晒出了合作社近些年来取得的一个个亮眼成绩。

  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益民合作社主动对接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起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益民)科技小院”,积极开展科学试验,通过建立高产示范方、新品种繁育基地等形式,进行高产创建,为农业增产增效做好示范。

  据悉,从2014年起,合作社连续八年承担省级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百亩示范方及高产攻关田,从2009年起承担国家、省市的3767个稻麦、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任务,成效显著。以合作社承担的富硒稻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该技术应用后,水稻种植每亩经济效益可提高到2330.7元,比原来增收640.7元。

  此外,益民合作社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民众。近三年来,益民合作社累计为当地十余个镇街的3479户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76.24万亩次,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辐射带动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栎林村朱岳云、温州乐清市陈龙进农场主陈龙进、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太平桥村徐月林等周边及省内种粮大户1067户,面积达81.23万亩,增加农民收入20.57亿元。

  在现代化机械和创新模式的助力下,沈兴连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好。2021年,合作社收入达到1400万元,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并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多个国字号荣誉。

  如今,益民合作社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建起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合作社里不乏高学历人才。随着农业技术越来越好,劳作强度的降低,沈兴连希望农业能吸引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刘梦颖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8个人就可种好5000亩农田 2022-07-22 2 2022年07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