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商品果率达到80% 亩产量近5000斤

三门大棚杨梅最高亩产值达20万元

  本报讯 “东魁杨梅开园上市啦!”近日,在台州市三门县松门杨梅专业合作社杨梅种植基地内,紧跟荸荠种杨梅脚步,伴随着阵阵呼喊声,三门大棚东魁杨梅也上市了。

  大棚内,一颗颗紫红色的东魁杨梅压弯枝头,松门杨梅专业合作社杨梅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海豹高兴地合不拢嘴。“我们荸荠种杨梅5月8日就上市了,是全省首批上市的杨梅,今天东魁杨梅开园上市,我们还是第一!”他告诉记者,因为有了新技术加持,商品果率达到80%,亩产量近5000斤,最高亩产值能达到20万元。

  “我们大棚杨梅比普通杨梅能早20多天,双模覆盖下的杨梅比单膜大棚杨梅又早了20多天,算下来,双膜保温技术下的杨梅要比露地普通杨梅早40天左右,有一些最早在五一节前后就能上市。今年东魁杨梅第一次尝试双模种植,反响很不错。”陈海豹说。

  “荸荠种和东魁杨梅这里都是最早的,而且口感也跟的上,这次东魁杨梅开园,我特地从黄岩赶过来,打算批发1000斤,多买一些带回去给家人朋友们尝尝。”来自台州黄岩的批发商户李敬兴对这里的大棚东魁杨梅赞不绝口。

  杨梅是三门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近1.9万亩,总产量0.97万吨,总产值8000万元。因三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每年杨梅采摘季总会碰到梅雨季节,降雨次数多、雨量大,若赶上几场暴雨,杨梅种植户的损失十分惨重。

  今年,在浙江省农科院杨梅专家的指导下,基地增设了双膜保温技术,杨梅上市时间较去年又提早了近半个月。因为成熟早、结果匀、品质佳,当天采摘的杨梅卖到了200元/公斤,尽管价格不算便宜,但是仍深受大众青睐。

  据介绍,所谓大棚促早栽培,就是通过“双膜保温+人工增温+智能控温”控制棚内温度,同时辅助人工授粉、水肥一体、绿色防控等技术,营造适合杨梅生长的环境,产出的杨梅不仅比露天种植的杨梅上市时间更早、品质更佳、产量更高,保存的时间也更久。

  “我们现在全部都是数字智能化,不管人在哪里,我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通过控制开关,随时调控大棚内部温度的升降,方便易学,省时省力。”看着自家种植的大棚杨梅,陈海豹大哥陈金诺笑着说。

  本报记者 陈嘉宜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三门大棚杨梅最高亩产值达20万元 2022-05-27 2 2022年05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