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本报编辑部评出

2021年浙江十大金融新闻

  未来金融 “数智”先行

  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6月,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基本建成高端资源集聚的金融服务战略支点、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金融要素配置枢纽,打造金融高质量发展强省和区域金融现代治理先行示范省。

  “此次规划的主要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1个体系+1234’。”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介绍。

  一个体系,指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主要是“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四大能力”。在今年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省委已提出明确要求——搭建富有浙江特色的数智金融平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服务百姓普惠金融能力、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和金融风险防控处置能力。

  “1234”,即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新兴金融中心,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凤凰行动”两个升级版,积极打造国际金融科技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三大高地,联动建设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效应的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开放金融四大特色带。

  到2025年末,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

  凤凰行动升级版出台

  “力争5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50家以上,到2025年末,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其中市值1000亿元以上10家、500亿~1000亿元70家、200亿~500亿元100家。”这是浙江省政府3月3日发布的《浙江省深入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凤凰行动”计划(2021—2025年)》确定的目标。

  该计划也被称为凤凰行动升级版,2021年的浙江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浙江省今年将实施“凤凰行动”升级版,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加大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力度,新增上市公司50家以上。

  浙江将通过“雏鹰”企业成长、“雄鹰”企业壮大,实现更多企业成为“金凤凰”,同时通过股份制改制,实现上市企业培育新拓展。升级版“凤凰行动”提出,浙江将每年动态保有10000家以上股份制企业、1000家以上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和100家以上报会(交易所)企业。5年新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备案金额5000亿元以上,其中投向三大科创高地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规模占比70%以上。

  资本市场改革和“凤凰行动”计划同频共振

  A股浙江板块迈入“600+”时代

  12月16日,物产环能登陆A股市场。1996年6月上市的物产中大,在25年后与子公司在沪市主板“会师”。

  这是资本市场“浙江板块”的精彩一瞬,也宣告浙江A股上市公司数量正式迈入“600+”时代。

  回望6个“100”在浙股成长史上留下的印记:从1990年凤凰化工开启浙股“首单”算起,“浙江板块”公司数量从0到100用了约16年时间;随后,浙企的资本步伐明显加快,第二个至第五个“100”分别用了近4年半、5年、1年半和3年时间;而第六个“100”的诞生,仅用时1年零2个月。

  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表示,浙江省上市企业“加速度”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浙江“凤凰行动”计划共同作用的显著成果。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如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等多个板块的设置为更多企业带来了对接资本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凤凰行动”计划不仅为浙江营造了浓厚的上市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浙江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带动浙江产业转型变革。

  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金融支撑

  涉农及制造业贷款余额双双居全国第一

  “我们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引导全省银行业保险业扎实做好‘两增两保’(增加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增加制造业金融支持、强化金融保就业、强化保险托底保障),以数字化改革牵引金融改革,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4月8日下午,在第269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江银保监局局长包祖明介绍了金融支持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资金多了、产品活了、融合深了。”包祖明介绍,浙江全力推动金融扎根乡村、融入乡村。近两年浙江新增涉农贷款超过1万亿元,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4.2万亿元,居全国第一。

  制造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包祖明介绍,浙江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确保金融活水不断流入制造业。截至2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2.8万亿元,居全国第一,2020年新增3414亿元,为2012年以来最高。

  研究算法治理等课题,推动行业规范和标准落地

  全国首个省级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  

  3月2日,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发起成立金融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

  “浙江省站在全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沿,更应在伦理建设上率先行动。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阶段,引入伦理责任、社会责任的机制,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大事。金融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浙江金融科技高质量健康发展,也能为全国乃至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探索经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

  当天,《浙江金融科技伦理七倡议》首次正式发布,该倡议呼吁金融科技从业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稳妥创新,并在发展中充分考虑公平包容、开放共赢、安全审慎、尊重伦理和社会责任。

  首个“镇改市”以存续分立方式组建自己的银行

  全国首创!龙港农商银行创立

  全国首家以存续分立方式筹备组建的农商银行在龙港市创立。3月16日,浙江龙港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拟简称“龙港农商银行”)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这意味着作为我国首个“撤镇设市”的龙港市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银行。这座开改革先河,有过“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之誉的龙港再添首创。

  龙港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的试验田。2019年8月,浙江省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并由浙江省直辖,这是全国首个镇改市案例。在行政区划调整之后,许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办事机构都进行了调整。2021年2月10日,苍南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将原苍南农商银行分立为苍南农商银行和龙港农商银行,并已获得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公告指出本次分立采取存续分立方式,原苍南农商银行将注册资本金分立,新设立的龙港农商银行注册资本金为3.31亿元,分立后的苍南农商银行注册资本金减为9.94亿元。

  衢州首创三大碳账户体系

  率全国之先走出一条能计量可核算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衢州市在全国首创工业、农业、个人领域三大碳账户体系。截至5月,三大碳账户体系共计覆盖衢州全市600余家工业企业、180余家种养殖大户和137多万社会用户。

  今年以来,在深化银行个人碳账户的基础上,人行衢州市中心支行联合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国网衢州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再建工业企业碳账户、农业碳中和账户,建立贯穿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碳排放可计量体系,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居民生活三大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配套政策支持,倒逼产业升级,推动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率先走出一条能计量可核算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衢州路径”。

  人行杭州中支负责人表示,在全国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衢州,三大碳账户体系的建设对于深化绿色金融的低碳导向,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推动全社会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变,践行“3060”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储架发行10亿元,惠及约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落地

  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了知识产权运营模式,有利于拓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且在融资后企业依然保有该知识产权,还能继续改进技术,提升价值。7月12日下午,浙江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启动仪式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行。

  本次证券化项目以区块链行业企业为主要发起主体,结合其轻资产、重研发、多专利等特点,着力解决其无实物资产抵押的困难。项目储架发行10亿元,首期发行规模为2亿元,为区域内的成长型科创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大额融资,提供与其研发、生产、经营过程相匹配的资金,惠及约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2月31日,该产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完成了首期发行。

  全省掀起惠民保热潮

  10城上马17个项目,1825.8万人参保

  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全面支持,高参保率、高赔付率……浙江惠民保如火如荼,给很多地方的惠民保项目继续推进打了样。截至9月末,浙江省辖内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承保人数1825.8万人,已经达到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的43.1%。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更能凸显浙江惠民保的样本意义。据不完全统计,浙江辖内杭州、温州、绍兴、衢州、嘉兴、舟山、丽水、湖州、台州、宁波等10地已经先后推出17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保险项目。浙江省惠民保项目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形成惠民保参保率“高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浙江省将其视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部署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参保率的提升。    

  登陆上交所主板首日涨44%

  浙江板块迎来首家A股上市农商行  

  6月25日,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首日上涨44%。这是浙江省首家上市的农商银行。

  瑞丰银行在上交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1.51亿股,发行后总股本15.09亿股,募集资金总额12.26亿元。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11.82亿元全部用于充实核心一级资本。

  瑞丰银行前身浙江省绍兴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为浙江首批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1月7日证监会官网消息,瑞丰银行首发事项获通过,成为2021年首家过会的银行。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2021年浙江十大金融新闻 2022-01-07 2 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