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金融】

涉农贷款余额4.65万亿元,居全国第一

浙江特色金融助力农村资源回归

三门农商银行采集活体资产养殖塘信息,通过“农民家庭资产池融资”模式为农户增信。
恒信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蔬菜种植户。

  今年以来,浙江银保监局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立重点工作清单,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建设。据统计,截至9月末,浙江辖内(不含宁波)涉农贷款余额4.65万亿元,居全国第一;辖内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54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8.36%。

  浙江创新推出“两乡双创贷”“人才贷”“人才创业险”等金融产品,对回乡青年、回乡乡贤、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农创客、新农人等客户群体特点,创新乡村振兴带头人、两乡双创、农户中长期经营性贷款等产品,将单户额度提高至1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延长至15年。

  浙江银保监局同时推动银行机构向行政村或企业派驻金融顾问(指导员),发挥金融机构专业优势、人脉优势,为乡村和企业经营发展出谋划策。浙江银保监局与团省委组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伙伴计划”,百余名县域银行支行负责人、保险支公司负责人为千余农村创业青年提供结对帮扶,提供信贷产品、创业保险保障,并通过一对一辅导,输出成熟管理经验,及时传递市场信息、产业动态,帮助创业青年把握发展机遇。

  金华 打通农村脱贫最后一公里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挂牌,金华银保监分局指导农商银行强化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构建乡村振兴“5+X”金融指标监管评估体系。通过丰富监管抓手努力解决农商银行党建引领不强、系统规划不够、振兴重点不明等问题。

  同期,金华8家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738.92亿元,比年初增加250.19亿元,增幅16.81%;其中武义农商银行、磐安农商银行新增涉农贷款38.85亿元,涉农贷款占比均达到94%以上。至10月末,金华完成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1.2万余户,建档覆盖率96.1%;已授信1万余家,授信覆盖率80.63%(剔除不符合授信条件的主体外,接近全覆盖)。

  “美丽乡村贷”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去年3月,东阳市虎鹿镇溪口村以创建秀美村为契机,利用村内旗杆山、翠竹林、古苦槠树和古松树等生态资源,在旗杆山脚下改造占地20余亩的旗杆山公园、建设一条千米城墙景观带。东阳农商银行虎鹿支行工作人员在与镇政府对接中得知后,实地上门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主动问需、靠前服务、迅速决策,为该村经济合作社办理了200万元“阳光·美丽乡村贷”,解决旅游项目资金所需。

  今年初,溪口“长城”建成开放后,迅速成为东阳市乡村旅游的“网红地标”。节假日期间,村内道路及村口省道上停满了前来游玩的游客车辆,游客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该景点节假日单日游客达到上万人。

  截至目前,该行共支持81个村级组织,发放“阳光·美丽乡村贷”5343万元。

  信义即资产,好人有好贷。东阳市南马镇南湖村有138名农户获得“阳光·信义”系列贷款2800余万元,在信义贷款的推动下,村里的民风日新月异,闲散打牌的人少了,搞产业致富的人多了,充分带动了当地仿古家具、草席、凉席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弘扬“信义”风尚,东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阳光·信义”系列贷款产品。将“信义”与“信贷”联姻,在社会上营造了“信义即资产,好人有好贷”的浓厚氛围。据介绍,“阳光·信义”贷款通过将信义当作一种“精神资产”渗透到农户生活中,让“好人有好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更多农户积德行善、志愿服务、提高积分。截至10月末,该行累计为1.6万户家庭发放“阳光·信义”贷款30.42亿元。

  “助残贷”活水精准滴灌。针对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方面面临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浦江农商银行坚持“授之以渔”的帮扶理念,在提高其就业创业技能的同时解决好创业资金来源的问题。

  从最初5万元的启动资金到现在的员工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浦江县灵仙服装加工厂负责人吕生成感慨地说:“离不开浦江农商银行多年的支持。尤其是今年发放的30万元“助残贷”,不仅可以随借随还,而且还能享受财政贴息。”

  郑家坞镇江东村村民杨财根,因残疾行动不便,在家中经营棋牌室过活,年收入不到5万元。他想要从事加工缝纫,苦于资金问题难以购入机器设备。浦江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迅速行动,为杨财根发放了30万元额度授信。

  丽水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50万元的信用贷款,利率低至4.35%。如今,西井村通过“经济合作社+中峰养殖”等模式,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万元以上。

  遂昌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组成“卖货郎”团队,全面摸排遂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产品销售情况。年初,遂昌仙翁果蔬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滞销,遂昌农商银行为其搭建线上销售渠道,将土鸡蛋上架到浙江农信丰收互联“齐心战疫·聚力扶贫”专区,月销售1300多份,销售额近8万元,并通过“惠邮”帮扶政策分担产品销售50%邮费。

  “两山贷”践行“两山”理念。近年来,云和县努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取得成效。“普惠·两山贷”是云和农商银行为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径、新方法推出的生态信用贷款产品。云和农商银行党委与雾溪乡党委签订党建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向雾溪乡授信11亿元,根据生态信用评价的正负面清单给予贷款额度和利率设定,成为首个构建并使用生态信用评价机制的金融机构。“两山贷”产品对生态信用良好的客户可享受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贷款服务。云和农商银行董事长郑旭勇介绍,目前,该行已向雾溪乡村民与村集体发放了125笔“两山贷”,金额共计3959万元。

  丽水银保监分局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智慧茶城”满足茶农茶商金融需求。遂昌县年茶叶产量近1.35万吨,年产值10.6亿元,23万人中近60%的农户依靠茶叶产业为生。遂昌农商银行去年率先全省打造茶产业链实时交易系统“智慧茶城”,实现了茶叶从采摘、加工到批发、零售、消费各环节线上交易。通过对用户交易信息、渠道、明细等数据采集,完成茶农茶商的线上客户“画像”,为授信提供依据,为交易管理提供支持。目前已有用户16.2万余人,累计交易3.2万余笔,累计交易金额5.36亿元。

  “智慧茶城”项目还配套针对茶叶用户群体的“浙里富”线上融资产品,只要入驻“智慧茶城”的商户、农户都可以向附近网点申请。截至10月末,遂昌农商银行茶产业链信贷规模已达1.19万户、7.12亿元。今年春茶旺季,“智慧茶城”系统提供的交易数据为起草《加快遂昌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提供有力参考。

  遂昌农商银行面向茶叶经营企业和商户分别推出“浙里-茶农贷”和“浙里-茶商贷”,茶叶加工户最高可贷100万元,其中信用贷款最高30万元;茶企最高可贷500万元,其中信用贷款最高100万元。对生产规模较小、自主能力较差和承包期限较短的茶种植小户,采取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批量白名单导入形式,分别为其提供最高30万元的信用贷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富村贷”助力消薄。丽水银保监分局与丽水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明确1.3万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清单,摸排新型主体金融需求,鼓励涉农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截至10月末,丽水市银行机构已完成1.3万余户相关主体信用建档评级,为1万余户各类经营主体授信60.53亿元、贷款47.61亿元。

  龙泉市西井村山高偏僻,人均收入低下。2018年,龙泉农商银行为经济薄弱村量身打造“富村贷”金融产品,为当地100个经济薄弱村提供5000万元授信额度。作为首批“富村贷”受惠村,2018年5月,西井村获得龙泉农商银行

  舟山 提升海岛渔农村服务质效

  舟山银保监分局以主要涉农金融机构为主体,积极对接“十四五”规划,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渔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完善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海岛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效。

  筑牢好远洋渔业产业链。远洋渔业是普陀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要实现远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关键在于打造好远洋渔业产业链。“远洋鱿鱼存贷专项信用贷款”是以船东存放专业合业社的存货评估价值的50%确定贷款额度提供融资服务,重点解决社员船东在存货积压期的柴油补给、运费支付、船舶修理等开捕资金需求,实行资金闭环,有效降低贷款风险。

  受新冠疫情影响,普陀区远洋渔业遭遇产业寒冬,区域内同业远洋合作社销售的12万吨“原条鱿鱼”面临滞销,价格持续下跌。“大批量鱿鱼堆积在冷库,货款和存管成本都成了问题。”合作社负责人龚建勤表示。普陀农商银行对此积极走访联系远洋渔业专业合作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远洋渔业产业链经营运转及上下游生产特点,依托省农信联社供应链服务平台,创新推出“远洋鱿鱼存贷专项信用贷款”,当天就为社员李海平发放信用贷款200万元。

  打造人文海洋亮点品牌。民宿以其独有风格已经成为海岛旅游一道亮丽风景线和乡村振兴的新亮点。郭女士是嵊泗当地小有名气的民宿业主,刚完成房屋翻新,手头没有充足的资金使她倍感压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商银行嵊泗支行客户经理向她推荐了“舟易贷”,通过扫码形式申请贷款,短时间内完成放款。

  据了解,工商银行舟山分行利用“对公网格化”工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客户清单,主动上门对接,实地走访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融资需求,针对县域行业板块差异化提供金融服务方案,推广具有当地特色的线上+线下组合的“民宿贷”和“渔业贷”“e抵快贷”等普惠型贷款产品,截至10月末,累计向1922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2.17亿元。

  金融科技跨越山海。“自从有了‘丰收互联’,出岛支付再也不愁没带现金、银行卡了,一只手机就能轻松搞定,买票购货都方便多了。”在浙江普陀水产码头工作的张女士说。

  近年来,普陀农商银行以商贸流通、便民生活、公共交通三大领域为重点,创新智慧蓝海,拓展渔需后勤补给、洋面交易、水产交易、海上加油、海上旅游消费、海岛生活服务等六大应用场景,重点做好“丰收互联”“丰收一码通”“智能付”和POS机等快捷支付机具。该行运用“长者专区”“浙里办专区”等手机银行特色板块,为不方便出岛的老年人及特殊群体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

  截至10月末,该行海上移动支付工程已实现全区多样化移动支付机具布放8000余户,累计交易金额12.6亿元;为辖内86个行政村布设丰收驿站等便民服务点94个,服务覆盖范围达到100%,共受理业务29万笔、金额1.9亿元。

  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感谢工商银行大力支持,使美丽乡村建设在我们马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定海区马岙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工商银行舟山分行经调查分析研判,将马岙社区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列入“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项目,联动辖内定海支行走访区政府部门,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并协助借款方签订指标收购协议等,向舟山千年马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授信2.3亿元。目前,7900万元项目贷款已发放到位,用于马岙街道美丽乡村建设。

  □本版图文由浙江银保监局供稿


科技金融时报 【金融】 00004 浙江特色金融助力农村资源回归 2021-12-21 2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