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发布“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
浙江量子科技迈向新发展阶段
![]() |
图为团队成员王震在介绍“莫干1号”和“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龙巍 |
本报讯 12月17日,浙江大学在杭州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发布“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学术成果,这宣告浙江量子科技迈向新发展阶段。
“莫干1号”是一款专用量子芯片,采用了全连通架构,适用于实现针对特定问题的量子模拟和量子态的精确调控。研究团队利用“莫干1号”芯片系统性地研究了量子多体物理中Stark多体局域化这一广受关注的话题,从系统对初态的记忆、量子纠缠的空间尺度等多个角度对Stark多体局域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与表征。
据了解,利用超导量子芯片模拟量子多体系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领域,它有别于基于超级计算机的经典数值模拟,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将极大促进对复杂多体系统的研究。
“天目1号”芯片面向通用量子计算,采用了较易扩展的近邻连通架构。为执行相对复杂的量子门电路算法,“天目1号”上共集成36个具备更长比特寿命的超导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约50 微秒),实现了高保真度的通用量子门(受控相位门,精度优于98%)。近期,团队在提高相干时间方面已经取得进一步突破,未来具备更高性能的“天目”芯片将持续为社会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研发团队已经拥有从超导量子芯片设计、制备、封装到测控的全栈式研发能力,“莫干1号”与“天目1号”均为团队自主研发制备。同时,团队还建成了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成化量子测控平台,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量子实验。
“莫干1号”和“天目1号”的研发团队由量子光学专家、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教授、科创中心量子计算创新工坊首席科学家朱诗尧院士领衔。朱诗尧院士说,我国当前在量子信息、量子通讯的某些方面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科技发展就像跑步,别人都在跑,就看谁跑得更快,不努力就会落后,必须加倍努力。
参与本次成果研发的团队成员,不少骨干都是年轻的90后。他们表示,“莫干”“天目”对应着浙江名山:莫干山、天目山,象征着量子团队希望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雄心壮志。本报记者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