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任:诚信立业“算大账”
![]() |
一块小小的铅蓄电池,被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用35年的时间,做成了年产值超过1400亿元的新能源电池大产业,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一家濒临倒闭的村办小厂,被张天任用35年的时间,做成了拥有香港和上海两家上市公司、跻身中国500强的跨国集团公司。
张天任性情温厚,即便是初次接触,也能感受到他的儒雅和睿智。在张天任看来,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胸怀大义,义利兼顾,这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使命担当,更是天能控股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终极解码”。
不算小账算大账
当合作伙伴遇到困难,是在商言商还是帮扶一把?去年疫情期间,这道考题就摆在了张天任面前。
去年春天,江苏宜兴一家电子材料公司储备了价值超千万元的环氧树脂材料。孰料受疫情影响,环氧树脂价格一路暴跌,从最高的每吨2.1万元跌到了1.6万元。环氧树脂有效期只有90天,再不出售就要报废了。天能虽然与这家公司签订了采购协议,但对产品价格未做约定,随行就市,完全可以无视这份没有约束力的合同。可这样一来,宜兴的这家供应商将陷入巨亏而倒闭。
天能也面临着疫情压力下的严峻挑战,可张天任的心中有一盘大账。“高价采购原材料固然有压力,但我们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消化掉部分压力。如果这家供应商倒闭,一百来号工人就失业了。中央提出‘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现在就是看我们企业有没有这份担当,来贯彻中央的精神。”
最后,天能按合同签订时的价格,买回了这批原材料,承担了370万元的直接损失。但这家供应商盘活了存货,100多位员工的饭碗保住了。
有人认为这笔买卖不值得,但张天任说,“责任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企业的金字招牌,我们要算大账,不算小账。370万买回一个‘诚’字,我看值!”
企业家首先要会算账,关键要看算大账还是算小账。创办天能35年来,张天任算过很多账,但算的大都是生态环保账、诚信经营账、长远发展账。有些账看似亏本,实则赢得了良好口碑,夯实了发展基础。
2004年前后,全国的蓄电池行业有3000多家企业,很多低小散的企业无视生态环保和产品质量,行业秩序混乱。那一年的6月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天能考察,勉励张天任加快腾笼换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他的鼓励下,张天任以“宁愿不要金山银山,也要守护绿水青山”的魄力,在行业内率先开始绿色转型,开展产品设计生态化、生产工艺清洁化、装备制造智能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产业链延伸到了铅蓄电池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并进入了高能锂离子电池产业,成为了绿色发展的标杆企业,获得了中国工业大奖、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等殊荣。张天任也获得了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因为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而受到省政府的记功嘉奖。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人民大会堂共同见证了天能和法国帅福得集团的合作签约。去年11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表彰大会上,张天任又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洪水冲不垮的“诚信精神”
天能是行业龙头,数万家供应商围绕着天能进行原料供应、加工配套等,形成了绿色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俗话说,“一龙带百小”,这不但体现在天能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经济拉动上,还体现在天能带动了众多中小企业诚实守信、合规经营。
诚实守信是天能的根和魂。在创业初期,一场暴雨冲垮了厂区通往外界的公路桥,正赶上上海蓄电池厂到天能拉货。为了按时向客户交付产品,张天任带领员工,顶着高温,扛的扛,挑的挑,硬是将几千箱每箱重20多公斤的极板,运到几公里外的公路边,再一箱一箱装上货车。凭借着“山不过来我过去”的精神,天能树立了洪水冲不垮的信誉金牌。
有一年,一家电动车厂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债主纷纷登门。这家公司拖欠天能1100多万元的货款,如果向法院提起诉讼,查封资产,也许可以讨回部分债务,但这不符合张天任为人做事的风格。
张天任了解到,电动车的市场形势很好,企业只是由于经营不善陷入了危机,如果帮助企业改善运营,一定能够走出困境。于是,他出面说服其他债主不逼债、不断供,并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公司现在就像一个池塘,水已经不多了,几条鱼大家也都看到了。现在就把鱼捞起来,还是再放活水,把鱼养大、养多?”债主们被张天任说服了,继续支持这家公司。
同时,张天任向电动车厂负责人建议,更换了工厂一二把手,聘请专业人士管理运营。一年后,电动车厂起死回生,不仅归还了全部欠款,天能的销售额还增加到了5000多万元。
现在,这家电动车厂的老板每次遇到张天任,都谢声连连:“你提的‘放水养鱼’方案,不仅救了我们,也扩大了天能的业务,让我们从双输走向双赢。”
作为一家深耕制造业的实体企业,天能有2万多名员工,加上经销商、供应商群体,累计创造的就业岗位多达100多万个。在公司内部,张天任关心关爱员工,一方面正在搭建平台型企业,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他还向困难员工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小康路上,每个人都不掉队
张天任有着20多年的党龄。诚信经营企业,带领村民集体致富,是他永不褪色的初心。1999年,张天任当选湖州长兴煤山镇新川村党总支书记,他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带领村民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
2008年,在张天任牵头下,天能和新川村“结对子”,搭建起村企共建平台,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帮扶、就业支撑等途径,引导村民进入企业产供销和售后服务链条中。如今的新川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集体经济收入近5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村民们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不仅口袋鼓了,精神也富足起来,新川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百姓富、环境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子。新川村还成立了乡贤会,大家纷纷慷慨解囊,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去年8月和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先后两次以头条和单条新闻的形式对新川村进行报道。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村民胡宏强清楚地记得,2013年,他的新房刚刚建成,母亲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手术费一下子花掉20多万元,家里一贫如洗,还欠了一屁股债。得知情况后,张天任安排他和妻子到天能上班。2019年,他的妻子也查出了肺癌,工厂不仅送去慰问金,还为他们保留了岗位。如今,他们家的经济状况得到好转。胡宏强说,“多亏了我们的好书记,让我们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重新过上了幸福日子。”
天能的工厂建到哪里,帮扶的“对子”就结到哪里。2005年起,天能先后在河南、江苏、安徽、贵州等省份建设工厂,每到一地,都会与当地贫困村“结对子”,通过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累计解决上万群众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2016年,张天任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投资兴业,台江工厂吸纳了15个少数民族、900多名员工。台江县革一镇的杨梅一家是建档贫困户,2019年5月,杨梅夫妻来到公司上班,她在充电车间当班组长,丈夫做了保安,夫妻俩月收入加在一起近万元。2019年底,杨梅家摘去了贫困户的帽子。
张天任还是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制定<社会信用法>的议案》,呼吁在国家层面推动社会信用立法,借助数字化手段,体系性、制度性地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张天任看来,诚实守信既属道德范畴,也是法律规范,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让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人得到褒奖,让背约弃诺、欺诈失信的人付出代价,这样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信用氛围。”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