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乌克兰双边科技交流活动在杭举行
分享先进科技成果交流双方合作前景
本报讯 11月14日,中国-乌克兰双边科技交流活动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序幕。活动是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分会场之一,并被列入中国科协双边活动交流项目。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科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乌克兰驻华大使馆代办列亲斯卡·张娜,乌克兰驻上海总领事阿尔泰姆·普希金,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冯长根,乌克兰科学院院士郭瑞·弗拉基米尔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杨树锋,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潘德炉、陈宗懋等中外院士专家出席。
列亲斯卡·张娜表示:“中国是乌克兰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尤其是在乌克兰贸易伙伴中排名第一。焊接时生产优质设备不可或缺的技术,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相信浙江作为中国焊接领域最强大的中心之一,将激发中国其他地区与乌克兰企业和研究机构深化合作,为两国科技经济发展服务,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将继续为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提供支持。”
白春礼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不断为全球人才竞相在华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的沃土,也热切希望乌克兰的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取得更好的科技成果。”
会上,列亲斯卡·张娜为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中方院长冯长根颁发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签约共建“金属材料表面工程检测专业实验室”;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签约共建“燃气轮机构件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时,会议还举行了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先进焊接工程应用中心”启用仪式和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兵工学会在浙“学会服务站”授牌仪式。
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是由乌克兰国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杭州市萧山区政府、浙江金蛋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民办非企业科研机机构。研究院围绕现代焊接技术、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通过引进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的先进技术、领军型人才团队及其他国内外技术带头人,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前沿材料加工与焊接技术研发机构和技术示范平台。
目前,研究院引进的高精度自动真空电子束焊接、变极性等离子焊接、微束等离子增材制造、超音速等离子喷涂以及高精密机械加工工装夹具等多项技术已在国内外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日下午,中乌智能焊接先进技术报告会在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先进焊接工程应用中心召开。来自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温州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7位学术领域专家、教授作主题报告,分享先进科技成果,交流双方合作前景。
在中国的材料与焊接领域,中乌双方的合作已持续70多年,岁月见证了双方的深厚友谊。2020年落户杭州的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在省、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聚焦“智造”,汇聚材料与焊接领域全球知名专家学者及海内外青年科学家团队,助力中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叶扬 陈路漫 通讯员 徐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