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土壤pH值提高到5.4耕地质量提高2个等级
治酸与培肥齐飞
本报讯 10月28日,浙江省农科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联合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在金华浦江组织召开了土壤酸化治理与新垦耕地快速培肥技术现场考察交流会。
“这个地方是红黄壤地区,特点就是‘酸、粘、瘦’,而且葡萄是多年生,过去由于在种植过程中肥料使用不当,导致土壤酸化越来越严重。”在浦江土壤酸化治理示范基地,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王峰博士正在给考察团作介绍,“针对这些问题,浙江省农科院环土所与省耕肥站一道,研发了具有培肥、降酸双重功效的土壤调理剂、专用肥系列产品,并总结提出了适宜当地的土壤酸化治理技术模式。”
在一个葡萄大棚里,浙江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正在进行常规施肥、常规施肥+生石灰以及常规施肥+含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等不同土壤调理剂的试验。
浦江土壤酸化治理示范基地目前种植了20亩阳光玫瑰,治理之前土壤酸化情况比较严重,pH达到了4.8左右。这样的土壤培育出来的葡萄树根系不会发达,容易出现裂果、挂果不牢的现象,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经过综合治理,现在pH已经达到5.4左右。”王峰说。
“我们一直在用土壤调理剂,土壤pH正在慢慢提高,适合葡萄生长,葡萄品质也提高了。”浦江土壤酸化治理示范基地负责人潘伟正说,他种植的阳光玫瑰还获得了2020年全国优质阳光玫瑰葡萄品质评选金奖。
浦江新垦耕地土壤快速培肥示范基地位于檀溪镇洪山村。一走进示范基地,大片水稻田便尽收眼底。
“这里改良前耕地质量等级为6级,极大影响了作物生长 。”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马军伟说。
据介绍,示范基地有配方肥+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配方肥+有机肥+腐植酸+生物肥+土壤调理剂3个展示区,还有包括空白对照在内的10个试验区。
“较空白对照处理,新垦耕地中化肥、化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三个处理在水稻生长季都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分别达到1.50%、1.89%、3.92%。较空白对照处理的土壤pH(5.32),纯化肥处理会降低土壤pH(5.19),而化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两个处理会显著提高土壤pH,分别为5.57和5.71。”马军伟介绍说,化肥+有机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模式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以及水稻产量。
据示范基地初步测产结果表明,快速培肥技术处理水稻理论产量最高达834kg/亩,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20%以上,耕地质量提高2个等级。
现场考察后,浦江县农业农村局、景宁县农业农村局、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农村局以及浙江丰瑜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作了工作汇报。之后,马军伟作了健康土壤培育与耕地地力提升科技创新应用情况汇报。
“接下来,浙江省农科院将面向国内外耕地科学前沿,聚焦耕地质量和健康土壤培育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健康土壤培育,耕地生产能力提升和生态功能恢复,研发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及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及产品装备,积极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浙江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福呈说。
见习记者 陈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