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丽水44万农户获小额信用贷款

信贷余额超188亿元,占农户贷款总额两成多

如今的利山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也是“农金改”的典型样板。图为区域金融改革丽水采风团在利山村座谈。

  本报讯 在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东南部的利山村,普惠金融网格化公示牌上清晰地标识着21户“AAA”级信用户、63户“AA”级信用户和36户“A”级信用户,对应着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个有着319年历史、昔日人均收入仅700多元的畲族村,如今获得授信346户,覆盖率达到80%,授信金额4149万元,走上了旧貌换新颜、民宿齐发展的致富路。

  据介绍,丽水市农信系统将负面清单外的20~65岁农户全部纳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清单,以整村授信的方式发放到信用村和信用户手中。农户无需提供任何资料、无需填写任何表格便能获得相应额度的信用贷款授信,银行采取上门走访、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将授信结果反馈农户,农户通过手机银行等就可实现信用贷款随借随贷。

  目前,丽水全市3万元以上额度的农户信用贷款授信行政村覆盖率100%、符合条件农户覆盖率100%。据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丽水全市农户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88.36亿元,占农户贷款的21.74%。

  银行小额信贷能顺利抵达无抵押物且分散的农户,离不开丽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信用惠农”工程。为破解银农信息不对称问题,人民银行丽水市中支自主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农户信用信息电子化建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效率、优化平台服务功能,于2018年9月正式上线“丽水市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作为全国首个集个人和企业信息采集全覆盖的信用信息平台,丽水市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集60多项功能于一体,实现市场监管、税务、法院、社保、农村产权、电力公用事业等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信用信息共建共享,18~60岁农户、农村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等涉农主体的信用信息电子建档全覆盖。

  其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管理子系统”完成了丽水全市近2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建档工作,并设立了覆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培育池,同时建立涵盖180家主体的重点支持名录,方便了金融机构一对一精准扶持。

  莲都农商银行负责人介绍,至今年8月末,该行与莲都区235个行政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莲都区全辖15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整村评级和授信”,授信信用户91260户,授信金额200多亿元。2020年,在丽水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乡镇开展首批生态信用村创建工作,评定产生了11个AAA级生态信用村。其中,莲都区大港头镇大港头村、河边村、利山村,丽新乡畎岸村被评定为AAA生态信用村。

  仍以利山村为例,从2009年开始,在人民银行丽水市中支的主导和推动下,莲都农商银行便与利山村签订了“银村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结成“党建+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联盟,打造“一镇(乡)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银行金融网格联络员与利山村村干部共同推进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等级评价。由莲都农商银行与乡镇共同组成评定小组,对农户的资产、经营、信用进行采集,再进行信用评级和授信测算,确定每户人家的授信额度,并且进行阳光公示,及时为村民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目前,丽水已建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县“四级联创”机制,评定“信用户”44万户、占比85%;“信用村(社区)”790个、占比39%;信用乡(镇、街道)45个、占比26%;是浙江省唯一一个拥有两个信用县(云和县、景宁县)的地市。

  丽水还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运用。一方面,疏通价格机制,增加信用“含金量”,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整体授信”业务;另一方面,强化联动机制,提升失信“约束力”,将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运用于食品安全、交通运输、乡村基层治理等社会综合治理领域,有效扩大信用体系建设在助推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效应。本报记者 赵琦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丽水44万农户获小额信用贷款 2021-10-19 2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