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汽车】

浦江科技兴农助力共同富裕

来自浙江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吴江在浦江向葡农介绍天工墨玉新品种

  (上接A1版)

  黄国荣说,改换阳光玫瑰品种的时候,棚架技术是不一样的,市级科技特派员钱东南给了很多的指导。“飞鸟架和V形架各有优劣,在钱东南灌输了技术知识权衡利弊后,选择了V形架。”黄国荣表示,目前田里60多亩巨峰、30多亩阳光玫瑰,巨峰亩收入最低2万每亩,阳光玫瑰每亩收入5万元。不算今年还在试验的阳光玫瑰和其他品种,90亩收入在300万元左右。等到明年,阳光玫瑰开始丰收,果园收入直接破千万。

  黄国荣的果园对于当地农民劳动力消化也是很大的,蔬果和采摘是大量需要人手的时候,采摘季需要60多人来帮忙,按照每年最短4个月来算,4个月每人最低也要2万元。至于长工,每年都有固定十人上下在果园帮工,收入都在6万元上下。 因此,黄国荣的果园也为当地留守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黄国荣的果园,记者遇到前来指导的钱东南。顶着37℃的高温,钱东南正在大棚里与黄国荣交流,看看每串葡萄的长势如何,每串葡萄的颗粒是否达到标准,每一颗大小是否达到预期。

  当记者询问如何帮助果农解决技术问题,他表示,差不多半个月到一个月来一次,蔬果剪枝关键期来得更频繁,台风来之前还会指导农户提前防治病虫害,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根据果农需求,协助其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品种上,我们告诉他们各类品种的优劣势,分享别的地方成功经验,帮助他们参谋。”

  蔬菜种植成为高山之光

  科学种植让高山不再贫瘠

  浦江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开车需要转很多个弯。以前,大塘村的村民出一次村都不容易,更别说孕育出千万级的农业产业。是农业科技改变了偏远山村固有的墨守成规。

  李国强番茄种植基地里,省级特派员徐明飞一行人正在与李国强的儿子李伟奇种植交流技术,观察番茄长势。李国强是一名地道的80后,心甘情愿在家种高山蔬菜。李国强告诉记者,他家的高山番茄每亩地年产量3万斤,批发价6.5元,保守计算,一亩地年收入10万元左右。他现在的精力都在学习种植番茄技术,跟特派员多讨教的同时,自己也买了书回来看。

  据徐明飞介绍,高山番茄的生长周期是5月种植,7月成熟,10月量最大,采摘一直到11月底。采摘后的番茄可以保存起来,销售可以持续到春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山区家庭为单位种植。他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农户把握市场动向,给与价格的指导和市场销路的推荐,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陈霞坚承包了大塘村的75亩高山番茄田。他的番茄大棚都是由家庭户承包,种子、技术培训都由他提供,番茄包收,家庭户负责种植。他告诉记者,75亩番茄田年产值不少于850万元,工作半年,每户家庭户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特派员给我们很大的技术支持。我们的大棚高度在2米2,通风好更利于光合作用,光照强了以后番茄长得会更好,番茄特有的番茄味也会更浓郁。不同的病虫害,特派员会告诉我们不同的防治方法。他对于农药的渠道比我们更清楚,总能告诉我们哪里可以买到。”陈霞坚满是感激。

  稻米花香鱼儿游

  悉心指导水产养殖

  如今的上山孜古遗址公园旁边的稻田,正如一首歌中的景象——好山好水好地方,风吹稻花香两岸,鱼儿在稻田边嬉戏。

  何云飞作为个人特派员,日常工作是给浦江县稻田养鱼的农户做好各类技术培训,攻克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记者采访的间隙,在稻田中看到了正在给农户做指导的徐柏松。

  关于稻田养鱼的难点,何云飞说:“稻田养鱼的难点就在于农药的控制,一旦用了过多农药,鱼就不能存活。所以,我们用了各种防治病虫害的办法,更多的是用古法,尽量不用农药,通过自然的方法来反哺自然。这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作为个人特派员,何云飞给农户带来的不仅仅是稻米的收益,稻田养鱼的鲫鱼和锦鲤都是附加产物。徐柏松告诉记者,一亩稻田养出的鲫鱼,可以增加3000元的收入。他承包了180亩水稻,意味着可以增加54万元的收入。如果是锦鲤,这个收入还可以再增加。

  本报记者 孙侠 通讯员 郑文理 朱江娇


科技金融时报 【汽车】 00003 浦江科技兴农助力共同富裕 2021-10-08 2 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