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指数,新产品产值占比、技术人才比重等皆涨,2020年—— 浙江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数涨近3%
本报讯 5月21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对外发布《2020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省小微企业总数达到250万家,同比增长12.45%;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最终收于133.95点,同比微涨0.63%,涨幅较往年明显放缓。四大模块指数中,综合贡献力指数收于141.26点,同比上涨4.48%;制度供给力指数收于138.80点,同比上涨4.42%;核心竞争力指数收于127.16点,同比上涨2.95%;成长活跃度指数冲高回落,指数下降至128.78点,下跌明显。
去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浙江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最多跑一地”和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优化专利生命周期全环节办理流程,推动服务资源集聚,减免企业专利规费,积极提振省内创新主体的创造活力。全省专利申请自2020年2月份触底后迎来大幅度反弹,至一季度末已恢复至上一年度同期水平,并在四季度末达到全年高位。全年专利申请达53.1万件,专利授权39.2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1.7%、37.3%。小微企业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指数收报于142.60点,同比涨幅超过10个百分点。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科技强省,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化数字浙江建设,不断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2020年,全省样本小微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达16.59%,同比上升5.53个百分点;技术人才(含高技)比重由2019年的11.36%提高至2020年的11.87%;核心产品产值占比、新产品产值占比分别为73.98%、13.52%,同比分别上升1.94%、1.73%。
在疫情冲击下,资金链脆弱的小微企业面临着营业中断、入不敷出等生存难题。浙江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为小康增色、为治理提效,助力小微企业抵御冲击,小微企业三年存活率逆势上涨。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小微企业三年存活率升至89.96%,与2019年相比提高7.65个百分点。
2020年,全省以“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行动支持企业共克时艰,全年为企业减负4800亿元,减免小微企业税费668.34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7887亿元,增量是上年的1.7倍,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持续攀升。新增中央财政资金2万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工作精准落地,全省共补助小微企业38.73万户,发放补助资金51.87亿元。制度供给力指数收于138.80点,同比提高4.42%。
2020年,全省新设八大万亿产业小微企业14.62万家,总数达92.59万户,占小微企业的37.02%。除旅游、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新设小微数同比减少外,其余五大产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健康产业类小微企业成长指数遥遥领先,位居八大万亿产业之首,指数收报于151.56点,同比上涨超10%,综合贡献力指数、成长活跃度指数均排名第一。健康产业类小微企业在疫情中引来发展新机遇,消毒类产品需求不断上升,“互联网+医疗”异军突起。2020年,全省健康产业新设小微企业2.95万家,同比增长11.83%。
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列小微企业成长指数第二、三位,指数分别收报于143.56点、142.88点,同比分别上涨4.03%、4.94%。全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020年,全省新增高端装备制造业小微企业9081家,同比大幅上涨23.96%。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