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道地药材、健康食品、生物农业等领域
浙江山区26县生物科技产业发力
本报讯 为进一步推动浙江山区26县加快发展生物科技产业,近日,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山区26县生物科技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行动计划》提出,浙江山区26县生物科技产业的创新能力、发展方式、社会效益全面升级,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到2025年,总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到2030年超过千亿元。
记者了解到,浙江山区26县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生物科技产业,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快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行动计划》还列出了“产业质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持续升级”“支撑体系更加健全”的具体目标。《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浙江力争实现生物科技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浙产道地药材、浙产食药用菌、浙产水干果、高品质林菌林药等生物科技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栽培基地,认定一批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具体而言,将围绕浙产道地药材基地、新型健康食品、生物农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全力推动相关工作。
例如,在打造高品质浙产道地药材基地方面,将依托磐安、衢江、缙云等地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化中药材特色强镇、道地优势产区培育,推进“浙八味”、新“浙八味”等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建设升级,加快道地中药材“三品一标”和“三化”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支持中药材、中药饮片加工“共享车间”试点扩面。
在开发推广新型健康食品方面,将依托淳安、文成、仙居等地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快开发保健饮品、健康食品等新型保健产品。以菌菇类产品、茶产品、山药产品、蜂产品、胡柚食品等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围绕药食同源发展,利用铁皮石斛、灵芝、黄精、三叶青等特色药材品种,研究开发各类健康安全的药膳、保健酒、保健茶、养生膏方等新产品。
在鼓励生物农业创新发展方面,支持开展生物农药与兽药、生物饲料与肥料、实验动物,以及作物丰产与提质增效等技术领域创新应用。加强名优特产农产品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推动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研究。进一步推进林下种植、仿生栽培、稻田养鱼等农林复合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推广。
为着力推进山区26县生物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发展,浙江多部门将联合发力,包括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实施绿色技术研发应用专项、加大科技服务助力企业发展等。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加大对山区26县科技专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平台等的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山区26县设立由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基金等保障措施。
本报记者 杨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