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创新之钥”规划蓝图出炉 甬江科创大走廊剑指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解决卡脖子难题
本报讯 “剑指”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解决卡脖子难题。5月7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浙江省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已于近日正式印发,擘画了甬江科创大走廊“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蓝图。
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核心区规划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北至镇海大道,南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西至三江口余姚江河岸线、南高教园区学士路,东至S320骆霞线北仑段。范围涉及宁波江北、镇海、北仑、鄞州4个行政区和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2个功能区。
《规划》指出,大走廊的总体定位是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引领性科创策源地,具体定位为“一区三高地”,即全力建设全球新材料科创高地、全国工业互联网科创高地、全国关键核心基础件科创高地和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最优区。
《规划》明确了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区域性科创策源和发展高地,实现“四个加速”,即高质量科创资源加速集聚、高水平科创成果加速产出、高品质科创生态加速形成和高效率科创机制加速构建。
远期展望至2035年,科创策源能力和产业技术服务功能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廊道节点外围创新圈加速形成,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5%,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5%,成为展示浙江科创实力的重要窗口。
北接G60科创走廊,西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在长三角科技创新网络中,宁波兼具内外资源双向带动优势。作为浙江省十四五重点打造的科创平台之一,甬江科创大走廊则集中了宁波中心城区约40%的科技创新资源。
如何以这把“创新之钥”解宁波未来发展之锁?根据《规划》,甬江科创大走廊要构建“一廊两片多园”的空间结构,以甬江两岸为主轴,划定南北两大片区,打造一批具备不同功能的科创特色园区和创新功能单元。
具体来看,南部创新片53平方公里,重点攻关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及技术应用,未来以知识生产和技术研发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研发高地;北部创新片83平方公里,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未来以知识与技术转化为重心,抢占新材料科研高地。
在发展路径上,《规划》提出“五双五动”,即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互动”、内部组团创新网络与外部合作创新网络“双网带动”、人才资源和资本要素“双源撬动”、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由贸易区“双自联动”,构建形成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
此外,《规划》从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谋划,聚焦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等五大关键构成要素和重点环节,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突出重大平台驱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核心力;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建设高端化创新型产业链群;彰显关键要素撬动,构筑科创人才和科技金融发展高地;强化科创服务赋能,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最优区;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营造宜创宜学宜业宜居的科创微城。本报记者 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