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拥有颠覆性创新技术,项目最高可获得1亿元奖补资金

翱翔余杭,未来5年引进100名顶尖人才

  本报讯 “始终将创新作为‘主业中的主业’,时刻保持‘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创新嗅觉,在余杭创新发展的澎湃热潮中破浪前行、行稳致远。”5月6日,在杭州市余杭区召开的创新发展大会上,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号召余杭区人才企业坚持创新、勇攀高峰。据了解,该大会是杭州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余杭区召开的第一个全区性大会。

  会上,余杭区发布了“翱翔计划”。余杭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布该计划,旨在构建世界一流创新生态,全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辐射全省的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高水平推动杭州西部腾飞,加快建成国际重要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打响“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城市品牌。

  该计划分“未来之星”“未来之光”“未来之源”和“未来之力”四部分,分别聚焦创新人才、资本、生态和政策。

  人才是创新发展第一动力。目前,余杭区拥有25名顶尖人才。该区实施“未来之星”百千万人才引培计划,致力于形成一支结构优化、创新活力强大的人才队伍。

  未来五年,余杭区计划引进100名拥有颠覆性创新技术、引领带动行业发展的顶尖科学家、战略家等顶尖人才,1000名在各行业领域有较高造诣、成绩显著、敢为人先的领军人才,1万名以全球名校毕业生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才和20万名各类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储备人才。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未来之光”致力于构建产业发展最优资本生态圈。五年内,余杭争取上市企业达到50家以上,动态梯度培育200家拟上市企业,打造资本市场“余杭板块”。

  此外,余杭区政策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扩大至10亿元以上,服务科技型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新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机构50家以上、各类股权投资企业500家以上,累计总数达到2000家以上,管理资本规模达到5000亿元以上;政府产业基金规模扩大至1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00亿元以上。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未来之源”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链条,建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未来五年,余杭区争取孵化载体达到200个以上,物理空间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以上;高端研发机构达到500家以上。

  在政策层面,余杭将以全域创新策源地建设为导向,动态调整优化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未来之力”, 通过动态调整优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举措,确保人才和企业政策应知尽知、优惠应享尽享。

  记者了解到,在2019年推出的“全域创新66条”基础上,余杭区将联合社会资本组建10亿人才基金池,顶尖人才项目最高可获得1亿元的奖补资金;独角兽、鲲鹏企业最高可获得1亿元研发补助;每年安排10亿元支持省实验室等重大科研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会上,余杭区联合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中电海康、华立集团、贝达梦工场等共同发起的余杭数字化改革企业联盟也正式成立。这一由领域数字化改革的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组成的开放性数字化产业生态联盟,将促进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促进供需对接和知识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培育企业数字化新时期下的核心竞争力,切实解决政府、经济、社会等领域数字化改革过程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余杭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之江实验室总部投入使用、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建设稳步推进、中法航空大学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新型实验室体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能级科创平台呈现集聚趋势,余杭用更加高效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方法,培植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人才创业险、人才服务综合体、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最核心的竞争力。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高晓玲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翱翔余杭,未来5年引进100名顶尖人才 2021-05-07 2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