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制度集成创新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更多金融赋能自贸 “浙江经验”走向全国
本报讯 全国首单保税项下油品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落地,全国首家“企业创新积分”贷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
3月30日,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浙江在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支持自贸区金融领域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探索的提问时,浙江银保监局副局长王军表示,“浙江将继续深化金融制度集成创新,加快打造特色化机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自贸区金融服务质效,为全国提供更多‘浙江经验’。”
在当天举行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王军表示,舟山片区作为浙江自贸区挂牌最早的片区,最大的特色是“油”字,四年来,浙江银保监局始终坚持在油气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上下功夫、做文章,探索出了油气产业链特色金融“浙江方案”。
王军介绍,浙江不仅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引导机构深入剖析油气产业特性和金融需求,打造特色服务模式,还完善金融要素保障,支持新设金融租赁公司1家和SPV公司4家,新增专营机构10家,设立自贸区航运保险中心。推进金融赋权放权和资源政策倾斜,推动下放政策27条,区内油气产业贷款约为挂牌之初的12倍。
浙江鼓励机构推进服务创新。加大油品产业、航运仓储、跨境贸易、大宗商品、外汇交易等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强化油气保险保障,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探索巨灾保险,发展远洋船舶保赔险,引入保额达10亿美元的远洋保险。推进油气企业关税保证金保险替代机制,降低财务成本。
此外,浙江在舟山建设船舶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汇集贷款逾期、出险理赔、海事信用、船舶价格指数等多维度数据,加强数据支撑,通过科技赋能,支持机构敢保敢贷。
王军表示,自去年浙江自贸区扩区后,浙江银保监局根据新形势和新定位,积极研究谋划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如支持设立符合自贸区功能定位的特色机构,其中,金义片区已在积极打造“六专”标准的自贸区专营机构并开业4家,近期将有6家银行入驻在保税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的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样在金义片区,推动销售订单、综合保税区存货仓单、义新欧铁路运单“三单融资”改革,全省首笔铁路运单项下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已正式落地。积极推动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义乌当地平台双向对接,打造与新型国际贸易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据了解,浙江通过金融监管制度集成创新,激发了银行业保险业创新活力,探索形成了金融服务“拼图-全景”式研究模式、监管意见落实“全视”体系、“自贸区金融服务指数”及应用体系等监管创新,其中多项被评为浙江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
本报记者 李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