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让厨余垃圾变身环保酵素
桐乡这所幼儿园“酵素制作”成科教融合样本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嘉兴桐乡市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的“酵素制作”科教融合模式引来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和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等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几位代表认为该幼儿园的“酵素制作”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快乐教育模式,既培养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也培养了对科学的好奇心。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幼儿园的萌娃似乎啥都不懂,搞酵素制作会不会有些太“高大上”?近年来,桐乡市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聚焦幼儿好奇心培养,以“酵素制作”浸润式教育模式促进了儿童科学素养的提升,成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和科教融合的一个生动案例,受到了多方关注。
2017年,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就开始尝试“酵素制作”的科教融合新途径,在幼儿教育中以劳动教育串联科普教育,并在幼儿动手、动脑的劳动实践过程中,积极渗透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培养幼儿成为爱探究、乐动手、愿尝试的科探小能手。2018年,街道在中心幼儿园创建了环保酵素基地,设有“酵素发酵室”“酵素培训室”“酵素产品展示厅”“有害垃圾兑换区”等多个功能区,并在幼儿园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通过“1+100+10000”的“酵素人家”模式,建起100个遍布街道各行政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酵素人家”,将环保酵素制作覆盖到了街道1万户家庭。
在幼儿园垃圾分类过程中,如何处理厨余垃圾一直是道难题,特别是到了夏季,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增加,就会产生大量果皮、蔬菜皮。谈及为什么选择“酵素制作”作为科教融合新途径,园长李爱芳表示,“制作环保酵素需要的材料只是空瓶和红糖,对于幼儿来说是可以完成的。”
李爱芳介绍,随着果皮等厨余垃圾变身环保酵素,幼儿园很快实现了厨余垃圾“零出园”,这些环保酵素还被制作成洗洁精、洗手液、洗衣液和肥皂等,成为幼儿园以及街道各企事业单位的“日用品”,在为各单位节省开支的同时,也通过有害垃圾兑换环保酵素的做法,助力街道回收有害垃圾。
2020年9月,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再次创新,与当地家庭农场合作,成立“酵素水培蔬菜”实验基地,并邀请浙江省农科院首席科学家徐志豪博士前来指导,尝试“酵素+水培”的蔬菜种植实验。之后,“酵素水培蔬菜”被引入幼儿园走廊,为幼儿园的科教融合工作增添了新亮点。
同年,该幼儿园被嘉兴市科协授予首批科教融合试点学校,为桐乡市首个科教融合试点幼儿园;还先后受到了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和桐乡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的关注与肯定。王挺认为,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的“酵素制作”融入式教学案例和科教融合创新实践,其根本就是通过好奇心培养,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去观察思考,进而去动手创造,是科普教育在浙江学前教育改革方面一个很生动的案例。
本报记者 叶扬 通讯员 陈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