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最美科技人】

守初心 敢创新 甘奉献

致敬“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

尤其敏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在今年的疫情抗击战中,尤其敏带领公司的骨干成员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紧急研发出了全自动POCT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这是浙江省第一个获批的新冠病毒快速诊断试剂,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5年公司创办以来,尤其敏就一直想发明像“傻瓜机”一样人人能操作的检测仪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尤其敏在公司初创的前十年,在几乎零收入的状况下投入近2亿元用于科研攻关。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敏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检测设备研发的技术壁垒被打破,实现了分子诊断从高端产品到基层产品的转变,解决了基层医疗单位无法使用复杂昂贵仪器的问题,将分子诊断带到传染病多发的偏远地区、贫苦地区,在源头上实现了病毒快速诊断。
叶 军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红、黄、绿三色的“健康码”,是疫情期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帮助民众恢复生活秩序的有力武器,而这个“武器”由叶军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研发而成。
今年2月,在接到杭州市政府提出的研发需求后,叶军与地方政府积极配合,率队迎难而上,仅用48小时就上线了“健康码”。之后用了两三天时间就在全省11个地市上线,7天时间推广到全国,彰显了数字治理的“浙江智慧”。
同时,叶军专注于大型企业与组织的数字化转型,2019年以来,根据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精神,叶军团队深入各个一线厅局委办,将复杂的政务服务梳理成结构化、数据化的计算机表达,先后开发了掌上办事APP“浙里办”和掌上办公APP“浙政钉”,助力浙江政府数字化转型。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疫情发生后,73岁的她毅然奔赴抗疫最前线。临床救治方面,创新性地应用四抗二平衡策略和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三大技术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显著降低病死率。科研创新方面,在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发病机制、药物筛选、疫苗研究和诊断试剂研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从临床样本痰液、粪便中成功分离获得14株病毒株,并进行全基因测序,发现病毒变异趋势;在国际权威杂志《细胞》重磅揭示国际首个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细结构;发现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完成新冠肺炎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全面深度评估;筛选出两株高效中和抗体的疫苗株,进行灭活疫苗研究;研制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纸、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数字PCR法核酸检测试剂盒等。
李兰娟院士团队还首先提出“无意识密切接触者”概念,为疫情研判、个体健康码管理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及时总结与推广经验,为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浙江经验”“中国方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张严峻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
疫情发生后,张严峻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连续一个多月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样本检测,加速研发“防控、检测、治疗”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着力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经过不懈努力,张严峻团队在2020年1月24日成功分离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在全国省级疾控系统中率先做到“四个第一”:第一个分离到新冠病毒毒株,分离出的毒株用于疫苗研制、药物研发、诊断试剂生产,并成功完成新冠灭活疫苗种子筛选和种子库建立;第一个获得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第一个建立上线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平台,合作开发新冠病毒基因组软件MPV1.0,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第一个建立生物安全样本追溯系统,实现标本转运实时定位可追踪、路径可查询,为“精密智控”提供技术支撑,带领团队最早完成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前研究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
郁发新
浙江大学航天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
2020年7月,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大规模应用于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射频芯片和相控阵芯片,有效支撑了系统的快速建成。而这些高端芯片则是郁发新和他的团队研发而成的。
郁发新自2002年进入微波亳米波射频芯片研发领域后,带领团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连续攻克多项技术壁垒。
此外,郁发新创立的由浙江大学和多家高科技民营企业组成的浙江省微波毫米波射频产业联盟,也大大加速了我国射频产业链彻底自主可控的进程。
胡新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助理
作为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新央执业近20年,热爱并深耕干细胞治疗心梗的临床转化科研工作。自2003年以来,胡新央一直从事干细胞移植修复心肌组织的研究,特别是围绕“干细胞移植后在心肌梗死局部的定植存活率低而导致细胞移植疗效不理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干细胞的低氧预处理方案,显著提高了干细胞疗效。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胡新央所在的研究团队完成的心梗治疗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登上了权威期刊《循环研究》封面,她也成为了该领域内少有的几位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女科学家。
同时,作为浙大二院的一名科研管理者,胡新央始终秉承“明确目标,突出特色;把握重点,找准服务着力点”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医务科研工作者服务,在推动科研管理上也取得了系列成绩:2020年浙大二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128项,位居全国第四,连续10年位列浙江省各大医院榜首。
姚献平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
从事造纸化学品研发以来,姚献平创新成果丰硕,先后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获成果奖30余项。
他攻克了非木浆增强世界性技术难题,节约了大量木浆纤维;发明了抗干扰型再生纸专用增强剂,提高再生纤维强度,为我国造纸行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明了淀粉衍生物粉体连续流态管道化新工艺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创建国际首条绿色生产线,实现年40万吨产业化规模,在我国该领域绿色化发展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他主持承担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淀粉衍生物粉体连续流态管道化清洁制造新工艺”实现无废水、无废气排放,能耗不到常规工艺的1/4,院士专家鉴定认为关键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在姚献平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始终秉承着“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他先后创办的16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家,技术和产业化规模均居国内领先。
浦世亮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海康威视是我国数字安防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者,在十多年飞速发展的背后,浦世亮和他的团队功不可没。
作为海康威视技术领头人,浦世亮早在2006年就已开始进行智能技术的研发布局,研发的诸多智能技术,大量应用于海康威视的前、后端和中心控制产品。
14年来,浦世亮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不断向世界顶级研究机构看齐。他带领团队在多项国际顶尖AI学术竞赛中夺得桂冠,授权专利101项,主持开发了视频感知AI开放平台,帮助用户简单、快速地构建自己的智能算法,解决了产业智能化进程中应用场景化、碎片化的难题。该平台被科技部认定为“视频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开放平台”,数百家企业基于该平台实现了产业智能升级。
浦锦宝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浦锦宝自2014年起就扎根于磐安县新渥街道,为磐安县的中药材栽培产业提供精准帮扶。
浦锦宝对大盘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药用资源本底的调查始于2005年,期间,还在保护区管理局建起了保护区实验室,开展多种药用植物的人工繁育、栽培技术、产地加工等研究,并建立了药材的规范化生产SOP全面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他还组织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和药膳知识培训,手把手地指导当地药农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在树立磐安道地药材品牌的同时,努力提高药农的经济收益。在他和团队的持续努力下,磐安的中药产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中医药研究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疫情期间,浦锦宝还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新冠肺炎中药制剂的研发,短短几个月,就获得了清解抗感合剂等6个医院制剂备案文号,在减少重症发生、缩短治疗周期、助力复工复产复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盛吉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盛吉芳在省内疫情还未开始流行前就未雨绸缪,紧急召集科室骨干制定应急防治方案。在2020年1月19日感染科收治浙大一院第1例确诊患者时,她所在的科室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盛吉芳提出启用联合抗病毒、适当延长激素应用控制细胞因子风暴、正确氧疗、积极抗感染等措施,指导全省危重患者的会诊、临床救治,带领团队推动全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成功率高达99.8%。
在此基础上,盛吉芳第一时间总结临床经验,与专家团队共同形成新型冠状病毒浙江诊疗方案,参与编写新冠肺炎防治手册。这份手册全球共有228个国家累计数百万人下载阅读。同时,她与专家团队通过远程连线向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新型冠状病毒诊疗经验,解读救治方案,为各地抗击疫情贡献“浙江经验”。
鲍虎军
之江实验室副主任
2016年,鲍虎军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参与起草了之江实验室的立项报告和建设方案,在2018年加入之江实验室后承担了构建自主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的研发任务。为响应国家的战略需求,他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并围绕开源开放平台打造生态体系,通过规模化效应,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发展。
作为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和混合现实等方面的研究专家,鲍虎军在虚拟环境的高效建模和实时绘制、虚实混合环境的实时移动注册和融合呈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他自主研发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驱动引擎与支撑软件平台,并在一批知名公司的产品和系统以及一些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了深度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水平。
蔡为明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
作为食用菌专家,蔡为明自2008年起带领团队科技特派员入驻金华武义县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帮助当地菇农实现稳产增收,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蔡为明带队开展了菌棒专业化集中生产的新技术、新模式的建立与推广,与当地菇农共同创办公司,实现菌棒的专业化生产。这项技术惠及全县90%以上的菇农,并在省内外推广,仅武义县,这项技术已带来累计节支增收超亿元。
他还与当地企业协同开展了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育成优质香菇品种“浙香6号”,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蔡为明建立由企业负责菌棒生产、农户负责出菇管理的“1+N”生产经营方式,创建亩产百吨香菇、百万元产值,可为农民亩增收15万元、企业增收5万元的“双百共富”模式。
从“做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他让武义的香菇种植业实现从脱贫产业向富民产业的转变。

  (按姓氏笔画排序)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科技厅主办,浙江省科技宣传教育中心、科技金融时报、钱江都市频道等承办的第三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发布仪式10月17日在杭州举行。12位来自创新一线的科技人入选“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他们为疫情防控连续奋战,为科研攻关献智出力,为创新创业筑梦赋能,为科技惠民扎根一线,守初心敢创新甘奉献,为全省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科技金融时报 【最美科技人】 00005 致敬“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 2020-10-20 2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