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学大讲堂159讲开讲
本报讯 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59讲近日在杭州市科技交流馆三楼报告厅举行。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和物理系教授武慧春受邀作了“电!闪电!闪电球!”的科普报告,吸引了大量“铁粉”。武慧春曾长期从事相对论电磁等离子体系统的相关问题研究,提出球形闪电的新理论,并首次将其联系到闪电高能现象,并给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
“闪电”这一熟悉的自然现象,让科学家讲得既有趣又生动。“生活中的静电与闪电在产生机制上实际是相同的,闪电是大电火花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率先提出。”武慧春解释了闪电是常见的等离子体现象,闪电可以产生大量的相对论电子。生活中的闪电多呈“龙爪形”是因为电荷具有互斥效应,下落时电荷因互斥而分散开来。其内部温度极高,绝大部分物质在该温度下都会变为等离子体,无法保持物质原有性质。
闪电多是自上而下呈“龙爪形”,这也让球形闪电的存在显得尤为神秘。2014年,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拍摄到球形闪电,并证实球状闪电的真实存在性,这也为球状闪电如何存在提供了重要线索。球形闪电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在武慧春看来,球形闪电产生的原因是基于电荷屏蔽效应,又因为电荷体积很小才可穿过飞机外壳与门窗。 通讯员 洪萍 本报记者 付曦地